|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切削液歷史
19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家就已首先進行了切削液的評價工作。 F·W·Taylor發現并闡明了使用泵供給碳酸鈉水溶液可使切削速度提高30%~40%的現象和機理。針對當時使用的刀具材料是碳素工具鋼,切削液的主要作用是冷卻,故提出“冷卻劑”一詞。從那時起,人們把切削液稱為冷卻潤滑液。
隨著人們對切削液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實踐經驗的不斷豐富,發現在切削區域中注入油劑能獲得良好的加工表面。zui早,人們采用動植物油來作為切削液,但動植物油易變質,使用周期短。20世紀初,人們開始從原i油中提煉潤滑油,并發明了各種性能優異的潤滑添加劑。在第—次世界i大戰之后,開始研究和使用礦物油和動植物油合成的復合油。1924年,含硫、氯的切削油獲得專i利并應用于重切削、拉削、螺紋和齒輪加工。
切削液歷史
刀具材料的發展推動了切削液的發展,1898年發明了高速鋼,切削速度較前提高2~4倍。1927年德國首先研制出硬質合金,切削速度比高速鋼又提高2~5倍。隨著切削溫度的不斷提高,油基切削液的冷卻性能已不能完全滿足切削要求,這時人們又開始重新重視水基切削液的優點。1915年生產出水包油型乳化液,并于1920年成為優先選用的切削液用于重切削。1945年在美國研制出第—種無油合成切削液,全i球一款全合成金屬切削液由Cimcool辛辛那提銑床公司(后更名為辛辛那提—米拉克龍)率i先研制成功,并且以獨i特的粉紅色來標記該產品,CIMCOOL 是革命性的。
碟式分離機主要是由進出口裝置、轉鼓、機蓋、立軸、橫軸、機座、電機和自動控制箱等部件組成。碟式離心機的工作原理如下:
1、利用混合液(混蝕液)中具有不同密度并且互不相溶的輕、重相或固相,在離心力場中受不同大小的離心力,產生不同的沉降速度的原理,達到分離分層或使液體中固體顆粒沉降的目的。
2、碟式分離機是立式離心機,轉鼓裝在立軸上端,通過傳動裝置由電動機驅動而高速旋轉。轉鼓內有一組互相套疊在一起的碟形零件--碟i片。碟i片與碟i片之間留有很小的間隙。
分離方式
分離方式根據使用要求和轉鼓功能,有澄清、凈化濃縮幾種方式。1、澄清:澄清對混合液進行液-固二相分離,液相為連續相。分離機具有一個進口,一個出口。2、凈化/濃縮:凈化/濃縮均對混合液進行液-液或液-液-固分離,凈化處理時輕相為連續相,濃縮處理時重相液體為連續相。分離機具有一個進口,二個出口。
注意事項食用油濾油機使用注意事項1、嚴禁不上地腳栓開機、禁止倒轉。2、毛油需加鹽水、水化后再過濾。3、不能隨意拆裝、撬機器。4、進油斗側壁有加注油孔,每天加注2~3次食用油,預防干磨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