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變質巖層狀銅礦床:產于中元古代白云巖﹑大理巖﹑片巖片麻巖中﹐沿層產出。礦體呈層狀﹑似層狀﹑透鏡狀。礦石礦物以黃銅礦﹑斑銅礦為主。銅品位一般大于1%。如云南東川湯丹﹑山西中條山胡家峪等礦。
夕卡巖型銅礦床:產于中酸性的侵入巖體和碳酸鹽巖的接觸帶內外。礦體以似層狀﹑透鏡狀﹑扁豆狀為主。礦石礦物主要為黃銅礦﹑黃鐵礦。銅品位一般大于1%。如安徽銅官山﹑江西城門山等礦。
地質大調查以來,銅礦找礦勘探的重大突破,使西藏探明的銅資源儲量自2008年以來超過了江西和云南。銅探明資源儲量占全國總儲量百分比在5%至10%之間的省區有內蒙古、新疆、安徽和黑龍江。從礦產地個數來看,全國銅礦區在2012年達到1915處,尤其是在2005年之后增加較快。5981處銅礦產地資料信息,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其中500萬噸以上的超大型銅礦床3個,50萬噸以上至500萬噸的大型銅礦床47個,10萬噸以上至50萬噸的中 型銅礦床120個,1萬噸至10萬噸的小型銅礦床644個,礦床累計814處,其他礦點和礦化點5156處,共計5970處。其礦體多產于不同巖性的火山巖地層的接觸部位,火山熔巖、火山碎屑巖層的頂部及其附近,以及上覆沉積巖層的界面上。
黃銅礦是主要的銅礦石礦物,它一般是由Cu,Fe,S三種元素組成,理論組成(%)Cu 34.56, Fe 30.52, S 34.92,理論化學式為CuFeS2。一般工業要求(%):硫化礦是,邊界品位Cu 0.2-0.3,工業品為Cu 0.4-0.5;孔雀石的集合體呈晶簇狀、腎狀、葡萄狀、皮殼狀、充填脈狀、粉末狀、土狀等。氧化礦石 ,邊界品位Cu 0.5,工業品位Cu 0.7。物理性質:黃銅礦呈黃銅黃色,表面暢游藍、紫褐色的斑狀色。綠黑色條痕。有金屬光澤,不透明,解理不完全,硬度3-4,性脆,相對密度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