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實踐證明,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是山區生態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對于水利工程師在進行施工時,必須要考慮到水土保持工作,那么,水土保持有什么措施呢。據第二次水土流失普查結果,全國水土流失面積高達365萬平方公里,其中水蝕面積高達165萬平方公里,風蝕面積191萬平方公里,水蝕風蝕交錯帶26萬平方公里,有很多地方還存在大量的重力侵蝕。近10年,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全國累計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積近110萬平方公里,帶動全國實施坡改梯面積近500萬畝。全國有1.5億群眾從水土保持治理中直接受益,2000多萬山丘區群眾的生計問題得以解決。
效益計算 :采用有無措施或增減措施后在時空方面的對比。通過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層層設防,節節攔蓄,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養水源,調節小氣候,有效地改善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基礎條件,減少水、旱、風沙等自然災害,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為實現科學管理和國家決策要求,必須客觀地、定量地認識和評價水土保持的全方面和單項問題,揭示水土保持的基本情況與動態變化、水土保持的成效與進展,水土保持的潛力與展望。總效益是各項效益的融合,研究分類效益及其間的相互關系應是主要內容。生態環境既是總效益的一部分,也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分析研究與不同生態環境相適應的社會經濟效益,具有現實意義。經濟既是各類措施的物質基礎,也是國民經濟發展和構建小康社會的必要條件。
水土流失破壞土壤結構,降低植被質量,影響流域對徑流的調蓄能力,增加水多水少的矛盾。在監督管理方面,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全方面落實,近10年來全國共審批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34萬個,生產建設單位投入水土保持資金4000多億元,減少水土流失量20多億噸,人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泥沙增多既降低河流質量,影響水生物活動,又作為污染物的載體,提高污染的濃度與防治的難度。從辯證的觀點來看,似不應就問題論問題,而應當追根溯源,將水土保持作為水利的中心環節與戰略措施,提高其在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中的地位與作用。
水土保持原理: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中,C值的變化范圍是從0.001到1。水土保持規劃的內容應當包括水土流失狀況、水土流失類型區劃分、水土流失防治目標、任務和措施等。土壤保護生物措施就是通過改變C值來達到保護保護水土的作用;主要是通過植被保持水土,降低地面徑流。對于坡度S和坡長L因子,也可以改變。修筑梯田就是減小坡度,變長坡為短坡,等高耕作雖然不能改變坡度,但可以減小坡長。關于土壤保持措施因子有梯田耕作、等高帶狀耕作、留茬免耕、覆蓋礫石防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