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前 豆制品是大豆經加工制成的,如豆腐、豆腐絲、豆腐干、豆漿、豆腐腦、腐竹、豆芽菜、辣條等。因大豆經過加工,不僅蛋白質含量不減,而且還提高了消化吸收率。同時,各種豆制品美味可口,促進食欲,在膳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受到廣大市民的喜愛。為進一步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加強對豆制品的監管,不斷提升行業質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從3月1日起,我市將開始為期四個月的豆制品專項整治行動。
工作目標
按照“規范一批、淘汰一批、整合一批”的工作思路,提升改造生產規模小,生產條件差的豆制品小作坊,鼓勵屬地政府創造條件建設小作坊集中生產加工區。針對豆制品生產經營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采取豆制品加工生產企業、豆制品加工小作坊、豆制品經營企業和餐飲行業自查與日常監督檢查、飛行檢查相結合的原則,進一步強化生產經營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嚴厲打擊豆制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取締一批無證生產經營豆制品的地下窩點,依法吊銷一批不符合生產經營許可條件企業的許可證和小作坊登記證,不斷完善日常監督管理長效機制,提升豆制品抽檢合格率,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
工作重點
(一)普查登記,將豆制品加工生產主體全部納入監管范圍
按照全面監管、全覆蓋監管的要求,以小豆腐坊為重點,并將所有豆制品生產經營主體(包括生產加工小作坊、餐飲業、超市和農貿市場等,下同)全部納入監管范圍,實施登記管理。對豆制品生產主體進行全面普查,并逐戶建檔立卡,對豆制品生產經營主體名稱、開辦人姓名、聯系方式、生產地址、食品種類及添加劑使用等信息實名登記,完善覆蓋所有豆制品生產經營主體的信息基礎數據庫和動態監管檔案。
(二)強化監管,保障廣大消費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嚴格落實豆制品生產許可制度、豆制品加工小作坊衛生條件檢查制度和豆制品食品安全抽檢制度。一是對無證無照的小豆腐坊,堅決責令其停產整頓,對經條件改造達到取證條件的,可核發《小作坊登記證》,對經整改仍達不到取證條件的,堅決不允許其復產。二是做好對豆制品終端使用單位的監管,對市場、超市、飯店等流通及餐飲行業,督促其嚴格執行索證索票制度,避免不合格產品流向消費者。三是加大對豆制品中易添加的吊白塊、工業鹵粉、塊黃、堿性黃、硫酸亞鐵、硼酸、硼砂等非食用物質的查處力度,堅決不允許有超范圍使用檸檬黃等食品添加劑現象發生。四是重點檢查其原料來源,對使用以轉基因大豆為原料的,按照《
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九條 生產經營轉基因食品應當按照規定顯著標示。”的要求,做好監管工作。五是督促企業做好當前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豆制品生產加工企業按照各級疫情防控指揮部的要求做好當前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嚴禁未取得健康證明、健康證明過期或患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有礙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員從事直接接觸豆制品生產。
(三)制定規范,提升豆制品生產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進一步規范轄區內豆制品生產經營主體,明確豆制品生產原輔料采購、加工、產品檢驗、運輸和銷售各環節要求,督促豆制品生產主體按生產規范和產品標準組織生產和銷售,實現豆制品生產加工工藝規范化。督促豆制品生產主體規范管理,建立原輔料進貨驗收、生產過程關鍵點控制、食品添加劑使用、產品出廠及銷售等各項記錄臺賬,完善并實施從業人員健康管理、食品安全承諾、食品添加劑使用登記、產品出廠檢驗、不合格品管理等各項制度。完善豆制品運輸管理制度,提升豆制品運輸條件。豆制品生產企業(含小作坊)力爭做到使用0-8度的冷鏈專車送貨。應嚴密遮蓋,避免日曬、雨淋。不得與有害、有異味或影響產品質量的物品混裝運輸。農貿(農批)市場存儲與銷售高危易腐敗的豆制品時,力爭在0-8度間冷藏條件下進行。
(四)扶持引導,推進豆制品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經營
一是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對加強豆制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在選址、布局設計、貸款貼息、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小作坊集中加工示范創建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通過技術幫扶、政策引導、強化監管等措施,推進豆制品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二是指導豆制品生產主體改善生產設施條件,規范豆制品傳統制作工藝,督促豆制品生產單位加強食品安全管控,按照《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及《江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食雜店小攤販管理條例》來落實主體責任。三是引導區域性集聚的豆制品小作坊走集體投入、分工協作、規范生產、聯合經營的道路。組織專家或行業協會,指導豆制品生產主體完善從原輔料到產成品的全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規范管理行為。指導豆制品生產主體開展人員培訓、過程控制、產品檢驗、風險管控和應急處置工作。
(五)嚴懲違法,進一步規范豆制品市場秩序
依法嚴厲打擊違法生產經營豆制品行為,嚴厲打擊餐飲單位非法購進無證生產的豆制品、未按規定索證索票、未按產品貯存條件貯存、使用豆制品等違法違規行為。發揮消費者、新聞媒體作用,鼓勵舉報違法生產、銷售、采購不符合要求豆制品的行為。發揮豆制品行業組織的作用,引導豆制品行業加強行業自律,引導豆制品安全健康消費。對一年內有多次國抽、省抽、市抽和縣抽不合格項的;對存在生產衛生環境惡劣、制售假冒偽劣食品、濫用食品添加劑和添加非食用物質等嚴重違法行為的,依法嚴厲查處,對于涉嫌犯罪人員,要依法移送公安機關。
市局要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
(一)嚴格生產經營許可。各地許可部門要嚴格審查豆制品生產企業原材料、生產條件和管理制度落實情況,達不到許可條件要求的,一律不予許可。進一步完善退出機制,對不能持續滿足生產經營許可條件、不能保證產品質量安全和整改后仍達不到要求的,必須依法關停,強制退出。建立豆制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建立完善“黑名單”制度,運用信用懲戒機制,促進企業依法生產、誠信經營。
(二)嚴格實施監督檢查。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對豆制品生產經營企業的日常監管,組織開展專項監督檢查,摸清底數,全面掌握本地區豆制品生產經營企業基本情況及質量安全現狀。對價格明顯低于正常市場價格的豆制品生產經營企業,要加大飛行檢查和監督抽檢頻次。國抽、省抽和市抽不合格次數較多的縣(市、區)要細化整治方案,確保整治不走過場。發現違法違規問題的,依法嚴厲查處。
(三)嚴格產品監督抽檢。依法組織開展針對豆制品的監督抽檢工作,發現不合格的,特別是發現大腸菌群、焦糖色、二氧化硫殘留量、苯甲酸及其鈉鹽、甜味劑等指標不合格的,要立即防控安全風險、查明原因、依法處置,堅決遏制豆制品質量安全久治不絕的問題。
日期: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