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鐘前
一、國內熱聞
1、通知·公告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秘書處關于征求檸檬酸錳等3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食標秘發〔2020〕52號)
各有關單位:根據《
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我委組織起草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檸檬酸錳》等3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請于2020年6月6日前登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管理信息系統(https://sppt.cfsa.net.cn:8086/cfsa_aiguo)在線提交反饋意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關于規范使用食品快速檢測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征集活動反饋結果
《關于規范使用食品快速檢測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于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1月2日向社會各界廣泛征求意見,主要涉及食品快檢的適用范圍、人員培訓、法律效力等方面建議意見86條。經整理匯總、逐條分析,采納或部分采納有效意見18條,包括進一步細化培訓要求、明確快檢陽性結果的法律效力等。)(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全國獸藥殘留專家委員會辦公室關于2020年動物及動物產品獸藥殘留監控計劃檢測方法補充說明的通知
為確保2020年動物及動物產品獸藥殘留監控計劃(農牧發〔2020〕8號,以下簡稱計劃)的順利實施,現將計劃中推薦的6個殘留檢測方法有關情況列表如下,請相關單位遵照執行。(中國獸藥信息網)
第21、22批通過認定的農藥登記試驗單位公示
按照《行政許可法》《農藥管理條例》有關規定,現將評審通過認定的6個農藥登記試驗單位相關信息予以公示,如對公示內容有異議,請在公示期內以傳真或電子郵件形式實名反饋。(農業農村部)
2、食品安全·曝光臺
牛蛙、中華鱘能吃嗎?珠海明確,違者最高罰貨值30倍
據珠海發布14日消息,日前,《珠海經濟特區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對外公布,將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規定了貓、狗不能食用,甲魚、牛蛙、青蛙等兩棲動物可以食用,“食野味”處最高貨值30倍罰款等。(中新經緯)
點評:根據《條例》規定,可以食用的動物范圍為:一是經人工繁育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并經依法許可食用且檢疫檢驗合格的動物;二是依照法律、法規未禁止食用的水生動物。
外包裝相似,“辣妹子”告“洪松” 后者被判停止侵權
說起“辣妹子”辣椒醬,在湖南乃至全國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是眾多湖湘游子心中“家的味道”。然而,“洪松”牌辣椒醬的外包裝卻設計得與其相似,兩家公司為此鬧上了公堂。4月14日,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公布了該起不正當競爭案,認定“洪松”牌辣椒醬的銷售系不正當競爭,應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辣妹子”辣椒醬所屬公司經濟損失共計10萬元。(華聲在線)
點評:擅自使用與別人商品裝潢近似的標識足以產生混淆,即使未侵犯原告的商標權,也構成不正當競爭,屬于侵犯知識產權行為,需承擔侵權責任。
浙江玉環查獲3萬罐假“紅牛” 案件已移送審查起訴
記者從浙江省臺州市玉環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日前,隨著最后一名犯罪嫌疑人被移送審查起訴,玉環市市場監管局聯合玉環市公安局辦理的生產銷售假冒“紅牛維生素能量飲料”的案件告破。(中國新聞網)
點評:假“紅牛”飲料多被銷往鄉村的小食雜店、小餐飲店,廣大消費者在購買相關飲料時注意甄別真假,一旦發現可疑飲料、食品,請及時撥打12315舉報投訴。
宣稱食材“專供領導人和奧運健兒” 老娘舅廣告違法被罰25萬元
據江蘇省市場監管局日前公布的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案例顯示,知名快餐連鎖企業“老娘舅”因使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名義進行廣告宣傳,被市場監管部門罰款25萬元。(中國網)
點評:公告顯示,浙江老娘舅餐飲有限公司南京第一分公司在其經營場所使用的餐盤墊紙上印有“德清源雞蛋,專供領導人和奧運健兒,不含激素、抗生素”字樣廣告,使用了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名義,違反了《廣告法》第九條第(二)項規定。
舌尖上的“三鳳橋”為何無緣馳名商標?
來到江蘇無錫,醬排骨是不可錯過的特色美食。作為始創于1927年的中華老字號,無錫市三鳳橋肉莊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三鳳橋公司)生產的“三鳳橋”牌醬排骨曾于2014年亮相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然而,“三鳳橋”在2013年遇上了“三鳳”,由此引發了一場商標權無效宣告紛爭。(中國知識產權報/中國知識產權資訊網)
點評:歷時近7年,上述糾紛有了新的進展。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日前作出的終審判決顯示,三鳳橋公司關于上海貴升貿易有限公司(下稱貴升公司)在殺蟲劑等商品上注冊使用第7399134號“三鳯”商標(下稱訴爭商標)損害了其馳名商標及在先商號權益的主張未能獲得支持,訴爭商標最終得以維持注冊。
高培推草飼奶粉搶占高端市場 旗下牛初乳產品曾深陷虛假宣傳質疑
隨著嬰幼兒奶粉市場競爭度加劇,集中度提升,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推差異化產品搶占細分領域市場。4月13日,海南國健高科技乳業有限公司宣布旗下高培臻愛草飼奶粉全新上市,并宣稱這款產品為中國首款通過新西蘭AsureQuality奶源認證(注冊號:FTGS002)且通過國家配方注冊的草飼奶粉。海南國健總裁伍蘇國表示,將圍繞草飼產品進行一系列品牌重磅投資。(中國網)
點評:海南國健一直圍繞著乳業及相關營養品市場進行布局,近年來海南國健實際控制人伍蘇國不斷擴大旗下公司的版圖,并在海南開設母嬰店,試圖打造一個嬰童產業鏈矩陣。不過在布局相關領域上有些急火攻心,旗下高培牛初乳產品曾深陷虛假宣傳質疑,伴隨著質疑聲浪擴大高培隨后刪除了富有爭議的宣傳語。
簡愛酸奶“配料表無添加”遭到質疑代工模式存隱患
因遭到產品配料與“普通酸奶”無異的質疑,4月2日,“網紅酸奶”簡愛酸奶在官方微信發布《關于“某乎”平臺作者抹黑簡愛酸奶文章的聲明》,以“辟謠”形式對產品成分、“其他沒了”商標等問題進行回應。(中國網)
點評:衡量酸奶的好壞,并不是看添不添加——零添加并不是最好,更主要的是要看產業端、看生乳到酸奶之間的時間間隔,這很重要。生乳從擠出來到酸奶,成品的時間越短,其營養價值以及營養元素保留的越好,價值會更高。其次,奶源也很重要,要看是不是優質奶源。最后,蛋白質含量也決定了酸奶的質量。
3、國內資訊熱聞
通報!2020年2月共有79批次不合格食品化妝品未準入境,標簽不合格居首位
4月10日,海關總署發布2020年2月全國未準入境食品化妝品信息。2020年2月全國海關檢出安全衛生項目不合格并未準入境食品化妝品共有79批次,其中,未準入境食品76批次,未準入境化妝品3批次。(本站)
點評:未準入境食品不合格原因主要為標簽不合格、超過保質期、貨證不符、檢出動物疫病、未按要求提供證書或合格證明材料、未獲檢驗檢疫準入、污穢腐敗、食品添加劑問題、營養強化劑問題。其中檢出標簽不合格的產品數量最多,有29批次。
抽檢|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食品抽檢分析報告
2020年第一季度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各行各業,為保障疫情期間人民群眾的“舌尖安全”,全國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加大抽檢力度,本站匯總了第一季度國家及地方(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發布的抽檢公告,經整理統計,第一季度國家及地方(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共計抽檢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149712批次,其中合格147274批次,不合格2438批次,合格率為98.4%。與2019年同期相比抽檢量增加23991批次,合格率提高0.4%。(本站)
點評:2020年第一季度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監督抽檢結果表明,國內食品及相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繼續呈現逐步向好的基本態勢。針對抽檢中發現的較為突出問題,諸如質量指標不合格、微生物超標、獸藥殘留超標等問題,生產企業需要制定相應防控措施,從原輔料驗收,生產經營過程的環境衛生條件控制,配方及生產工藝的科學合理制定,出廠檢驗的落實等方面加強管理監控。
COVID-19與食品安全:食品企業指南
全球正面臨由SARS-CoV-2病毒(簡稱COVID-19病毒)引起的COVID-19大流行的空前威脅。許多國家遵循WHO(世衛組織)的建議,將控制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作為抑制疾病傳播的一種方式。這些措施的實施促使許多企業、學校和教育機構關閉,并限制了旅行和社會集會。對于一些人來說,在家工作、遠程工作、互聯網討論和會議已成為常態。然而,食品行業的工作人員沒有在家工作的機會,他們被要求繼續在他們以往的工作場所工作。保持食品生產和供應鏈中所有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對戰勝當前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流行至關重要。保持食品鏈的正常運轉是利益相關者的一項基本職能,需要所有利益相關者共同努力。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性和可獲得性的信任和信心也是食品鏈運轉必不可少的條件。(央廣網)
點評:食品企業應建立基于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HACCP)原則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FSMS),以控制食品安全風險、防止食品污染。保證食品加工環境衛生所需的所有基本條件和活動是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基礎,包括良好的衛生習慣、清潔和衛生、加工區分區、供應商控制、儲存、分配和運輸、人員衛生和工作適合性等。食品法典委員會的《食品衛生通則》為食品加工、制造和銷售等階段衛生控制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有效的預防了食品污染。
疫情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與對策建議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農產品出口和進口均受到明顯影響。目前,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若短期內得不到有效控制,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將會進一步加深。(農民日報)
點評:鼓勵以企業為主體拓展農產品多元化國際市場;加強限制措施應對與疫情防控國際合作;支持服務農產品外貿企業保護權益減少損失。
學生奶拉響去庫存警報,乳企實施零接觸配送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各地中小學延期開學,導致一些乳制品企業生產的學生奶無法正常配送到學生手中。在國內,由于學生奶主要通過教育部門招標采購,且不得在學校外的市場銷售,如違反該規定,則企業將被責令整改。因此,延遲開學對學生奶生產企業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工人日報)
點評:疫情之下,企業面臨經營壓力,惠及學生的利好政策難以抵達,各地政府作用應及時顯現,紓困解難。學生奶本身是公益性質,平時也是有政府補貼的一部分,雖然受疫情影響,學生不能及時喝到牛奶,但是各地政府還是應該給予企業一定的補貼。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既要給予企業真正的幫助,又要確保特殊時期學生的營養補充和免疫力提升。
外賣成餐企“救命稻草” 傭金大戰折射餐飲業困境
左手是幾百萬外賣小哥及其家庭的生計,右手是幾百萬商戶和更多家庭的希望,如今餐飲業與外賣平臺卻上演了上下游反目的“劇情”。近日廣東省餐協、四川南充市火鍋協會等相繼發聲,集體呼吁降低外賣傭金,甚至不惜采取起訴等方式。對此美團昨天回應,稱其每單外賣利潤平均不到2毛錢,疫情期間已按不低于3%至5%的比例相應返還外賣傭金,并覆蓋了60萬商戶。餓了么口碑則表示,已推出的各項幫扶措施使得逾30萬商家得以降低外賣傭金。(北京日報)
點評:一家外賣平臺相關負責人坦承,這場風波折射出全國餐飲業面臨的普遍困境,但餐飲企業最大宗的支出其實是房租和人工,外賣平臺要么剛經歷了多年虧損方才盈利,要么仍處于虧損狀態,可能難以承擔全國性長期普降傭金的壓力。多位餐飲企業從業者則建議,這場行業危機需要多方合力共渡難關,外賣平臺進一步降傭金尚有空間,同時也希望相關部門通過稅費減免或消費券等各種“政策紅包”來進一步扶持。
市場需求大增,方便食品該如何延續優勢?
疫情之下,從宅家戰“疫”到返崗復工后的就餐,讓以方便面、自熱火鍋等為代表的方便食品著實火了一把,成為疫情期間為數不多的逆勢上漲的行業。但疫情結束之后,方便食品能否延續這一優勢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為此,方便食品行業需牢牢把握“高端化、差異化、健康化”的發展方向不動搖。(工人日報)
點評:我國的防災食品行業尚處在起步階段,不過疫情的到來使很多人增強了家庭防災儲備意識,我國的官方儲備機制也在建立。這背后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防災食品市場。有關專家鼓勵中國有實力的方便食品企業,進軍防災食品這個專業領域。疫情后,只有那些“修煉內功”、積極轉型升級的企業,才能走得長遠。
2019年新食品原料受理及審批情況盤點
新食品原料是指在我國無傳統食用習慣的以下物品:①動物、植物和微生物;②從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離的成分;③原有結構發生改變的食品成分;④其他新研制的食品原料;并且應具備食品原料的特性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無毒、無害,對人體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慢性或其他潛在危害。本站注冊部為大家整理了2019年新食品原料申報受理和審批情況。(本站)
點評: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共受理6款新食品原料。2019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共發布了7款新食品原料的公開征求意見。其中,鐵皮石斛原球莖是2019年06月12日受理,到2019年11月25日公開征求意見,僅用了5個多月的時間。2019年共有3款新食品原料審批通過。
二、國際熱聞
1.國際預警
2020年2月我國食品違反澳大利亞進口食品控制法情況
近日,澳大利亞農業、水和環境部更新2月份進口食品違規情況,通報我國多批次產品不合格。(本站)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保證食品相關產品的安全性,避免出口產品被通報。
遷移量超標 我國出口盤子被銷毀
據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20年4月14日,歐盟通報我國出口盤子不合格。(本站)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注意食品接觸性材料中各物質的遷移量,保證食品相關產品的安全性,避免出口產品被通報。
2020年3月份美國FDA拒絕進口我國食品情況(3月匯總)
2020年3月份,美國FDA拒絕進口我國多批次食品,疑含三聚氰胺和/或三聚氰胺類似物以及有毒有害物質、不適合食用和標簽錯誤為本次拒絕進口我國產品的主要原因。(本站)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出口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規避出口風險。
美國修訂對我國出口肉類管理規定
2020年4月9日,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檢驗局(FSIS))發布CH-193號公告,修訂對我國出口肉類及肉制品的要求。(本站)
點評:本次修訂的內容如下:家禽肉及其制品為2020年4月8日之后在南卡羅來納州區域飼養、加工或屠宰,或根據家禽加工要求中參數(見下表)經過熱處理加工。
美國批準進口我國多種新鮮柑橘類水果
據美國聯邦公報消息,2020年4月15日,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檢驗局(FSIS)發布2020-08059號文件,批準從我國進口5種新鮮柑橘類水果(柚子、南豐蜜柑,蘆柑, 甜橙及溫州蜜柑)。(本站)
點評:根據有害生物風險分析,美國農業部動植物衛生檢驗局已經確定,應用一種或多種植物衛生措施足以減輕從我國進口鮮柑橘類水果引入或傳播植物害蟲或有害雜草的風險。因此,自2020年4月15日起我國以上5種新鮮柑橘類水果被授權出口到美國。
2.國際食品
越南本月大米出口配額為四十萬噸
2020年3月31日越南總理要求工商部匯報有關在疫情、旱災和海水入侵等背景下大米出口活動的報告。2020年4月10日,政府辦公室發布了2827 / VPCP-KTTH號文件,宣布贊同工貿部部長所提出的大米出口配額方案的主張。(本站)
點評:越南工商部提議允許繼續出口大米,但必須嚴格控制每月的出口量,其中決定4月份大米出口配額為40萬噸。
因感染新冠病毒員工增多美最大豬肉企業無限期關閉一家加工工廠
美國豬肉加工企業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12日稱,將無限期關閉其在美國南達科塔州的一家工廠,原因是員工中出現了大量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中國新聞網)
點評:泰森食品表示,企業正在對仍在運營的工廠員工進行體溫監測,并加大了對員工休息室、更衣室的消毒力度。此外,工廠的工作站之間計劃安裝隔離裝置,還將為員工提供如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稱,尚不能確定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是否為一種食源性的疾病。當前,沒有證據表明食品或食品的包裝與新冠病毒的傳播有關。
警惕第二波蝗災!國際糧食安全面臨挑戰
當前歐洲部分國家新冠肺炎疫情漸已放緩,但非洲國家疫情卻駛上“快車道”。雪上加霜的是,非洲部分地區正經歷第二波蝗災,而這一次的數量是幾個月前第一波蝗蟲的20倍之多。(中國科學報)
點評: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稱,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南部和索馬里南部的沙漠蝗蟲正大量繁殖,形成越來越多的蝗群,第二波蝗災的暴發會對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造成“前所未有的威脅”。
泰國又有8家禽肉工廠獲批進入中國市場
據泰國中華網4月9日最新報道稱,近日泰國又有8家禽類屠宰工廠獲得了輸華資格認證,其中有1家是冷凍雞肉及副產品加工工廠。對此,泰國表示這是中泰雙方在肉類進出口貿易合作方面的又一重大成果。到目前為止泰國共有22家禽肉生產商獲得對華出口資格,預計能夠為泰國帶來至少120億泰銖(約合25億元人民幣)的貿易額收益。(國際畜牧網)
點評:在疫情之下,泰國經濟本就受影響不小。此前,該國發出擔憂稱如果疫情持續蔓延,今年泰國出口或出現“零增長”。在這一關鍵時刻,中國市場為泰國出口商發放“入場券”,這對該國經濟來說無疑是一劑良藥。
新加坡擬修訂部分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規定
近日,新加坡向WTO提交《食品條例(修正案)草案2020》,擬修訂目前《食品條例》的相關條款。主要包括:(1)就產品定義、原材料、允許的成分和組成等方面修訂第116條法規中的黃油標準,使其與黃油法典標準(CXS 279-1971)保持一致;(2)刪除第204(2)條有關蘇格蘭威士忌原產地的規定;(3)允許使用新的食品添加劑,擴大現有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范圍等。
點評:該草案文本于4月13日在新加坡食品局網站公開。《食品條例》是新加坡涵蓋食品安全通用安全限量及產品標準要求的綜合性法規,是新加坡進口食品的主要法規依據。
三、食品科技
番茄莖稈變粗的關鍵基因被發現
近日,《實驗植物學雜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在線發表了華中農業大學教授葉志彪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鑒定了調控番茄莖稈發育的關鍵基因SD1,并從遺傳和進化角度解析了番茄莖稈發育的遺傳基礎及調控機制。該團隊發現,番茄莖粗與果實大小這一關鍵產量性狀存在顯著相關性。研究團隊運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和基因功能分析等手段,定位到調控莖粗的主效位點SDR9。該位點編碼了一個激酶互作蛋白SD1。SD1主要在番茄莖稈的形成層部位表達,它通過調控次生韌皮部細胞的大小和數量來正向調控番茄莖稈發育。(中國科學報)
中外科學家發現世界各稻區水稻均有返祖現象
由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樊龍江教授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對世界16個主要水稻生產國的稻區進行抽樣,在對524份雜草稻的研究中發現,水稻在世界各稻區均存在返祖現象。返祖現象也稱“野化”或“去馴化”,是生物界經常發生的遺傳現象,指栽培作物和家養牲畜等從人工環境回歸自然環境,恢復野生特征。(人民日報)
母乳喂養抑制病毒
研究人員發現,新生兒似乎并未攜帶任何此類病毒,但在出生后第一個月內,其腸道就迅速成為數十億病毒的樂園。研究人員在《自然》報告稱,病毒群落的形成則取決于嬰兒是否由母乳喂養。母乳喂養可調控新生兒病毒群落的逐步形成。 研究小組對富含嬰兒體內病毒和整個微生物群落的制劑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然后通過有針對性的微生物分析調查這些病毒種群的起源。結果表明,在嬰兒出生后早期,先鋒菌在嬰兒腸道定植;1個月后,由這些細菌誘導的前噬菌體產生了主要的病毒樣顆粒群;到第四個月,在人類細胞中復制的可識別病毒變得更加突出。(中國科學報)
用高科技替代除草劑保障糧產與食品“雙安全”
專家介紹,除草劑的殘留和毒性比蟲藥病藥多得多,也強得多。大量過度使用除草劑,給農作物和環境帶來的危害很大。要破解農業面源污染難題,關鍵要按照“增產增效并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生產生態協調”的原則,加快推進農業技術集成化、種植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生態環保綠色化,促進中國農作物栽培科學繁榮發展,切實保障新時期我國農產品的量質安全與作物生產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隨著北斗導航、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和先進制造等技術領域的快速興起和蓬勃發展,我國正在打造農業機械技術多學科交叉融合創新產業鏈,一批自主創新成果正在顛覆糧食生產與食品傳統生產方式,催生一批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科技日報)
日期:2020-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