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鐘前 一、國內熱聞
1、 通知·公告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近期3起非洲豬瘟疫情調查和追溯等情況的通報(農辦牧〔2020〕21號)
今年3月份以來,全國報告發生13起家豬非洲豬瘟疫情,其中絕大多數疫情由違法違規調運引發。目前,在公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部分疫情的調查和追溯等工作取得進展,有關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農業農村部)
海關總署公告2020年第58號(關于中國水果出口哈薩克斯坦植物檢疫要求的公告)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和歐亞經濟聯盟有關檢疫規定,經海關總署與哈薩克斯坦農業部磋商確認,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中國水果出口哈薩克斯坦。(海關總署)
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快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農市發[2020]2號)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實施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補短板工程的部署要求,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中發〔2020〕1號)和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農業農村部決定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現就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從源頭加快解決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初一公里”問題,提出實施意見。(農業農村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2020年 第15號)
工業和信息化部批準《基于LTE的車聯網無線通信技術 基站設備測試方法》等656項行業標準,其中通信行業標準134項、電子行業標準6項、化工行業標準43項、冶金行業標準16項、有色金屬行業標準29項、建材行業標準13項、機械行業標準319項、制藥裝備行業標準4項、船舶行業標準10項、輕工行業標準37項、紡織行業標準45項;批準《鋁合金6061鑄態光譜單點標準樣品》等2項有色金屬行業標準樣品,現予公布。(工業和信息化部)
2、食品安全·曝光臺
新鮮銀耳已發霉仍在出售 超市:挖掉就行還能吃
4月11日,張女士在歐尚超市購買的一包鮮銀耳,上架日期是4月9日。由于包裝的下半部分是黑色盒子,購買時只能看到銀耳表面。沒想到回家取出一看,底部已霉變了。張女士當場拍照存證,第二天前往超市討說法,沒想到對方的回復是這樣的:“發霉很正常,銀耳木耳本來也是菌”;“霉菌部分挖掉并不影響食用”。(看看新聞)
點評:上海市農科院食用菌菇研究所所長張勁松表示,霉菌也是真菌,食用菌大家也叫大型真菌,但兩者完全不一樣,被霉菌污染的食物不能使用,毒素在在炒菜和煮湯的過程中是不會被破壞的。
牛奶“零添加”?廠家被告了
2019年6月26日,北京消費者白小姐通過淘寶平臺花55元在“弗里生乳牛官方店”購買了1件“弗里生乳牛荷蘭斯坦菲仕蘭子母牛奶巧克力奶(243ml*10瓶包)”。白小姐收到貨后發現,產品的包裝非常簡陋,也并非荷蘭斯坦菲仕蘭公司產品。更讓她氣憤的是,網站店鋪宣傳“產品無食品添加劑”,而實物外包裝上卻明確標注含有多種添加劑。隨后,白小姐以欺詐為由,將弗里生(天津)乳制品有限公司告上了法院,請求法院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判令弗里生公司退還購物款55元,并支付賠償金500元。(中國消費者報微信號)
點評:法院審理認為,弗里生公司在產品介紹頁面中,以顯著方式宣傳涉案產品無食品添加劑,但原告收貨后發現涉案產品實物外包裝明確標注涉案產品含有多種添加劑,與介紹顯示內容不符,其銷售行為構成了對消費者的欺詐。
多家水果店銷售“新疆阿克蘇”蘋果,被告了!
提起新疆阿克蘇,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又脆又甜的蘋果。正因為這么高的知名度,不少商家都打著新疆阿克蘇的旗號來兜售自家的蘋果。近日,鎮江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阿克蘇地區蘋果協會狀告鎮江多家水果銷售商的案件。(荔枝網)
點評:不少水果銷售商都是“中間商”,提醒大家進貨時要保留相應的憑證,發生侵權后,可以憑著進貨憑證向上家追償。
信遠齋酸梅湯甜蜜素超標,廠家回應:疑似假冒
作為北京老字號和北京市著名商標的信遠齋,始于乾隆五年(1740年),最出名的產品非“桂花酸梅湯”莫屬。外觀看起來像個小手雷的玻璃瓶包裝,一直是信遠齋的招牌。不過最近,信遠齋攤上事了。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發布的新一批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顯示,一批次標稱“信遠齋”牌的桂花酸梅湯,被檢出甜蜜素超標。(北京日報客戶端)
點評:信遠齋發表聲明回應:樣品飲料使用的包裝瓶及外觀標識不一致,送檢產品“并未證明是我司生產,我司正在調查核實此事”。
存放3年的腌黃瓜一下子吃完 她多臟器衰竭險喪命
一個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卻讓郭女士吃足了苦頭。62歲的她,一度命懸一線。在河南省人民醫院,多學科醫生攜手層層“追兇”,奮戰近一個月,終于才挽救了她的生命。為了確認“真兇”,專家團隊將郭女士的血液樣本送檢,檢測出E型肉毒陽性。這時家屬才想起來,郭女士將已經存放了3年之久的腌黃瓜吃完了。而這些腌黃瓜,可能已經被肉毒桿菌污染。(看看新聞)
點評:肉毒桿菌在18℃—30℃的適宜溫度里,大量繁殖并產生毒素。人們如果食用未經高溫加熱或者冷藏儲存的污染食物后,很容易導致中毒。為了避免食物中毒,隔夜的食品最好不要吃,盡量少食用自制的腌制品,多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即食類食物。一旦發現身體腹痛、胸悶、眼瞼下垂、四肢無力等癥狀,一定不能掉以輕心,及時到醫院就診,并詳細告訴醫生病史。
問題雞肉生產灌腸,數千箱貨召回 記者鏡頭拍下更多“內幕操作”
近期,鹽城市濱海縣一家做灌腸的食品廠向記者反映,說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他們廠銷售出去的數千箱雞肉灌腸出現質量問題,存在不小的食品安全隱患,而這些隱患的根源出在他們的上游供貨商——位于淮安市盱眙縣的一家雞肉加工廠。(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
點評:食品安全無小事,位于淮安市盱眙縣的江蘇宇飛食品有限公司,其生產的鮮凍雞肉,無論是在生產環節還是最終產品,水分控制上是存在問題的,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進而導致了下游產業的食品安全隱患。工人穿著防護服,竟然能夠在生產車間和外界環境來回走,等等,同樣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隱患。這些問題,如果企業方面沒有自我覺察到,相關的職能部門是否應該介入監管呢?可偏偏記者找了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和農委,都說上述問題不歸他們管。
3、國內資訊熱聞
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0-2029)發布
4月20日,“2020中國農業展望大會”(第七屆)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發布了《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0-2029)》。
點評:《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0-2029)》介紹了稻米、小麥、玉米、大豆等18個(種)主要農產品2019年市場形勢,對未來10年尤其是2020年、2025年和2029年等重要時間節點的生產、消費、貿易、價格走勢進行了展望。
關于委托加工產品標簽標注
2019年10月31日,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
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國令第721號),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委托生產食品的,委托雙方需簽訂委托合同,應當委托取得食品生產許可的生產者生產,并對其生產行為進行監督,對委托生產的食品安全負責。受托方應當依照法律、法規、食品安全標準以及合同約定進行生產,對生產行為負責,并接受委托方的監督。那么,在委托加工業務模式下,消費者如何通過產品標簽追溯到產品的生產者信息,銷售者如何標示委托雙方的信息,委托加工產品只需標注委托方或被委托方的一方名稱還是需要標注雙方名稱,我們從幾個法規中尋找答案。(本站)
點評:本站根據現行法律法規總結得出:委托加工需要標示委托方和被委托方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以及被委托方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等信息。
農業農村部:警惕非洲馬瘟境外傳入風險 關注疫情動向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農業農村部近日引發《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做好非洲馬瘟防范工作的通知》稱,我國周邊國家首次報告發生非洲馬瘟疫情,疫情傳入風險較高。各地要高度警惕境外傳入風險,密切關注境外疫情動向,加強非洲馬瘟防控知識和技術的宣傳與培訓,做好應急準備工作。(中國新聞網)
點評:通知稱,據專家分析,我國已在國內檢出非洲馬瘟傳播媒介昆蟲,疫情傳入我國的風險較高;我國馬屬動物均易感,從業人員對該病認知有限,疫情傳入我國后的暴露風險高、后果和損失將非常嚴重。
保健食品產品技術要求有了新參考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審評中心針對保健食品發布《產品技術要求常見問題及注意事項》,供保健食品注冊人參考。(中國市場監管報)
點評:產品技術要求是保障保健食品質量可控的重要技術資料,也是保健食品注冊證書附件的重要組成部分。《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規定了保健食品產品技術要求的主要內容,《保健食品注冊審評審批工作細則(2016年版)》《保健食品注冊申請服務指南(2016年版)》等規范性文件進一步明確了各項內容的具體要求。但是,在審評過程中,存在申請人提交的產品技術要求材料質量不高等問題,極大地影響了審評工作效率。為進一步提高申請材料質量,提升工作效率,審評中心將產品技術要求常見問題和注意事項匯總形成了《產品技術要求常見問題及注意事項》。
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批準情況統計分析(截止至2020年04月07日)
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制度實施已經三年多,目前通過注冊批準的配方涵蓋了需要注冊的所有品類,從產品類型來看,包括牛奶粉、羊奶粉、有機奶粉;從生產工藝來看,干法工藝、干濕法復合工藝、干濕法復合工藝(干法部分)、濕法工藝這四種工藝也都實現了全覆蓋。為了能夠更清晰的展示嬰配產品配方注冊批準情況,本站從幾個方面進行了具體的統計和分析。(本站)
點評:《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自2016年10月1日實施以來,截至2020年4月7日,共有439個系列1293個(除去已經注銷的9個配方)嬰配產品配方通過注冊批準。整體來講,通過注冊批準的國產配方數量遠遠大于進口配方數量。這些配方分布在166家生產工廠,其中境內的115家工廠的980個配方通過了注冊,境外的51家工廠的313個配方通過了注冊。境外生產企業已經通過海關總署工廠注冊的一共有21家,其中15家工廠已有嬰配產品通過了配方注冊。
專家提醒:4、5月份赤潮爆發,海虹等貝類要少吃!
每年4月5月,全國各地都出現食用貽貝(海虹)造成食物中毒的新聞,各地也紛紛出臺了一些安全提示,提醒市民少食慎食海虹。(央廣網)
點評:陳教授建議,海虹為海水貝類,如果能用海水、鹽水將貝類暫養一下,毒素稍微會有一些排放、毒性緩解。不過赤潮期間少吃海虹等貝類。挑選時一定要選擇活的、活力強的,死的不要吃。貝類的毒素一般在內臟中較高,必要時可去除內臟。同時,要清洗干凈再煮熟。
減肥養顏、酸堿平衡、0糖0脂?蘇打水喝不出你要的美麗健康
最近兩年,蘇打水悄然走紅。與其他飲料相比,蘇打水熱量低,口味多樣,成為不少人喜愛的飲品。隨著天氣轉熱,這種飲品的銷量更是一路飆升。與此同時,一些關于蘇打水“特殊功效”的傳言,如抗氧化、養胃等也開始刷屏朋友圈。然而,蘇打水真的有那么神奇嗎?(科技日報)
點評:蘇打水不能代替飲用水,它并不適合所有人群,因為其呈弱堿性、含糖量高,長期飲用會給健康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不要過分迷信平衡人體酸堿度的說法和夸大蘇打水的作用,人的身體有其自身的平衡機制,過酸過堿都不利于健康。
星巴克、肯德基同時推出“人造肉”套餐,你不嘗試一下?
4月21日,星巴克宣布,將于本周三在中國推出一份新的基于植物蛋白的“人造肉”午餐菜單。而在前一天,肯德基剛宣布推出新品“植培黃金雞塊”。值得注意的是,兩家公司推出的新品食材,均是自去年開始就火遍全球的“人造肉”。(中新經緯)
點評:星巴克及肯德基推出的“新善肉”“植培產品”本質上屬于“人造肉”食品,原料主要是從豌豆中提取蛋白物質。由于“人造肉”不是真正的雞肉或豬肉,也就從源頭上避免了“禽流感”“豬流感”帶來的食品安全風險。另外,食材不是真正的肉類,有利于吸引素食愛好者的青睞,獲得更多的消費群體。
二、國際熱聞
1、 國際預警
澳大利亞發生白斑綜合征病毒感染疫情
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消息, 2020年4月21日,澳大利亞農業、水和環境部向OIE報告稱,澳大利亞發生3起白斑綜合征病毒感染疫情。(本站)
點評:經實驗室檢測發現,感染病毒的動物有褐虎對蝦、刀額新對蝦和鈍齒短漿蟹,由于缺少信息,未計算其數據。
美國延長關于食品標準通用原則的意見征詢期
據美國聯邦公報消息,2020年4月20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布2020-08182號文件,延長關于食品標準通用原則的意見征詢期。(本站)
點評:2005年,美國FDA與美國農業部(USDA)聯合發布,擬建立一套通用原則,供美國FDA在考慮是否建立,修訂或取消食品標準時使用。2020年2月20日,美國FDA就此重新征求意見。現延長其意見征詢期,此次意見提交截止日期為2020年7月20日。
韓國發布關于暫停進口中國產蛤蜊醬的通知
4月21日,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MFDS)發布關于暫停進口中國產蛤蜊醬的通知。(本站)
點評:根據《進口食品安全管理特別法》第20條第4款的規定,由于中國丹東榮正食品有限公司使用貝類產品加工的魚醬和調料醬產品中檢測出A型肝炎病毒,暫停受理中國相關產品進口申報,取消時將另行通知。
2020年4月美國FDA自動扣留我國食品情況(4月21日更新)
4月份以來,美國FDA對我國多家企業的相關產品實施了自動扣留。(本站)
點評:本站提醒出口企業,嚴格按照要求進行食品生產加工,保證食品的合規性和安全性,規避出口產品被扣留的風險。
2020年4月輸日食品違反日本食品衛生法情況(4月20日更新)
近日,日本厚生勞動省更新輸日食品違反日本食品衛生法情況,通報多批次食品及相關產品不合格。(本站)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規避出口風險。
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2020年第16周)
據歐盟官方網站消息,在2020年第16周通報中,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中國食品及相關產品有3例。(本站)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充分了解進口國對產品的要求,注意食品接觸性材料中各物質的遷移量,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規避出口風險。
2、國際食品
泰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報食品膳食補充劑虛假宣傳
4月18日,泰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報:食品品牌Berry A-C-O的膳食補充劑進行虛假宣傳,其在宣傳網站宣稱3周內改善視力,起到其他任何品牌的膳食補充劑不能治愈的效果。泰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要求暫停廣告并且法院已經起訴其宣傳網站。(本站)
點評:消費者看到被任何視為非法或虛假宣傳的膳食補充劑廣告,可以及時聯系泰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進行投訴。
蝗災卷土重來東非糧食安全面臨空前威脅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最新評估顯示,東非地區國家繼今年年初遭遇25年來最嚴重的蝗災之后,短時間內將迎來新一輪蝗災。(新華網)
點評:分析人士指出,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蝗災將使糧食安全本就脆弱的東非國家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國際社會亟須采取有效措施,合力應對蝗災。
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食品供應未出現短缺
當地時間17日,在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舉行的線上新聞發布會中,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西莫表示,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并未造成全球范圍內食品供應出現短缺,國際社會有足夠的食物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但是疫情導致食品供應的物流方面存在問題。(央視網)
點評: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敦促各國滿足弱勢群體的糧食需求,加強針對弱勢群體的社會保護計劃,促進全球糧食貿易的發展,保持供應鏈的運轉,并支持小農戶增加糧食產量,以減輕新冠肺炎疫情給糧食和農業帶來的影響。
西班牙通報某些新加坡食品未申報過敏原成分-乳蛋白
西班牙食品安全與營養局(AESAN)4月8日消息:近日通報某些新加坡食品未申報產品中的過敏原成分(乳蛋白),官方建議對乳制品蛋白過敏的消費者勿食用此類產品。(本站)
點評:相關產品包括血腸棒、香腸棒、脆皮雞肉、蒜味脆皮蝦以及脆皮牛肉和Teriyaki(DELICATESSEN MAVIMAR品牌)等,上述產品在安達魯西亞自治區、加那利群島、卡斯蒂利亞-萊昂自治區、卡斯蒂利亞拉曼恰自治區等有售。
俄羅斯通報終止我國山東某企業產品的符合性聲明
俄羅斯聯邦獸醫與植物檢疫監督局4月20日報道:該局下屬的莫斯科、莫斯科地區和圖拉地區地方分局在對位于莫斯科的SEMUSHKA LLC公司(該公司主要從事水果、蔬菜和堅果等產品的批發業務)操作是否符合植物檢測領域的要求進行審查后發現:該公司有關行為違反了關稅同盟《有關谷物安全》技術法規的相關要求。(本站)
點評:SEMUSHKALLC對中國產的未經加工的(帶殼)的生花生(17800噸,品牌:SHANDONG LIANGPU INTERNATIo
nAL TRADING)作出錯誤的符合性聲明,據悉,相關聲明依據的基礎是 Shandong Liangpu Internatio
nal Trading Co., Ltd實驗室提供的測試報告聲明,但該實驗室未在俄羅斯聯邦認證中心(Rosaaccreditation)官網認可的名單之列。
三、食品科技
科學家發現咖啡改變味覺
丹麥科學家發現,喝咖啡時,一個人的味覺會發生變化:甜食似乎變得更甜;而苦的顯得不是那么地苦。研究結果發表在了《食品》期刊上。(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兩種重要經濟蟹類基因組密碼告破
蝦蟹類基因組是公認的高復雜基因組,要獲得高質量的基因組有著很多困難。近日,由鹽城師范學院江蘇省鹽土生物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教授唐伯平課題組牽頭的中外合作團隊,第一次獲得了我國重要淡水和海水經濟蟹類中華絨螯蟹和三疣梭子蟹的高質量基因組圖譜,并分別在線發表于GigaScience和《遺傳學前沿》。(中國科學報)
揮發物警告!番茄抗蟲有“兵法”
“番茄會根據自身組成型防御的強弱程度,來決定是否啟動誘導型防御反應,以實現最佳的防御效果。”4月20日,中國計量大學生命科學院張蓬軍研究員接受采訪時表示,團隊破解了番茄獨特的“抗蟲兵法”,解密了番茄的“智能”防御機制。相關研究文章近日刊發于國際昆蟲學期刊《Pest Management Science》。(科技日報)
“基因驅動”能除小麥赤霉病?
近日,澳大利亞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策略以對抗小麥赤霉病病原。在實驗室中,他們使用了一種名為“基因驅動”的基因組改變技術去除這種真菌基因。這是研究人員首次使用基因驅動來控制植物中的病原體。相關論文發表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中國科學報)
日期:2020-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