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數據安全存儲與傳輸:建立全流程數據安全管理制度,采用現代密碼等算法進行數據傳輸與存儲過程中的主動保護,并進行數據容災備份等,加強數據分類分級管理。
3.6.2數據使用保密機制:參與調查、測試與數據匯總等土壤普查各環節的人員,需要簽訂數據使用保密協議。
3.6.3 數據使用權限管理:參與數據審核、校驗與匯總的、省級等,需給予一定數據使用權限,進入數據庫系統,便于開展數據瀏覽、審核等工作。
3.6.4 數據發表與公開:在土壤普查結果公布前,區域(如縣級或以上行政級)面上普查數據不得用于發表等。
土樣制備保存流轉檢測技術規范土壤普查辦,組織編寫《土壤樣品制備與檢測技術規范》,明確樣品制備、分樣、保存、流轉、檢測指標與方法等技術規范。
各省級土壤普查辦,參照本技術規范,負責開展區域內土壤樣品制備、分樣、保存、流轉、檢測等工作。7.2樣品制備與分發篩選的檢測實驗室(或制樣單位)負責樣品制備工作,省級質控實驗室負責密碼樣添加、樣品轉碼與分發工作。
樣品制備完成后,省級質量控制實驗室負責添加標準樣品(或參比樣品)、平行樣等,每50個樣品(至少含1個標樣與1個平行樣)一個批次,按照土壤普查工作平臺樣品任務清單,分發寄往相應的檢測機構或樣本庫。分發至土壤檢測實驗室的樣品,需進行檢測樣品的二次編碼。
土壤普查方案是指對特定地區的土壤進行系統性、的調查和分析的一種科學方法。該方案包括以下幾個步驟:首先確定普查區域,根據地理位置、土地利用類型和土壤類型等因素進行劃分;然后進行野外調查,采集土壤樣本,并對土壤質地、顏色、濕度等進行詳細記錄;接著進行實驗室分析,對土壤樣本進行化學、物理和生物學等多方面的測試和分析,以獲取土壤的養分含量、酸堿度、有機質含量等參數;根據分析結果進行數據整理和統計,生成土壤普查報告,用于土壤資源管理、農業生產規劃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決策。土壤普查方案的實施可以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依據,保護土壤資源,提高農田利用效率,促進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