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
循環流化床燃燒(CFBC)技術系指小顆粒的煤與空氣在爐膛內處于沸騰狀態下,即高速氣流與所攜帶的稠密懸浮煤顆粒充分接觸燃燒的技術。
循環流化床鍋爐脫硫是一種爐內燃燒脫硫工藝,以石灰石為脫硫吸收劑,燃煤和石灰石自鍋爐燃燒室下部送入,一次風從布風板下部送入,二次風從燃燒室中部送入。石灰石受熱分解為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氣流使燃煤、石灰顆粒在燃燒室內強烈擾動形成流化床,燃煤煙氣中的SO2與氧化鈣接觸發生化學反應被脫除。二、工藝流程簡述從尿素造粒塔底出來的尿素經膠帶輸送機、分料斗后,一路保持原流程不變,另一路被引入到流化床本體內。為了提高吸收劑的利用率,將未反應的氧化鈣、脫硫產物及飛灰送回燃燒室參與循環利用。鈣硫比達到2~2.5左右時,脫硫率可達90%以上。
循環流化床鍋爐旋風分離器錐體結焦的原因
飛灰中含碳量大或分離器內溫度高且氧量充足,使飛灰中的可燃物在分離器內燃燒,溫度超過高而結焦.
預防措施:料層溫度允許范圍內減少一次風量,增加二次風量.溫度使燃燒更充分.降低飛灰含碳量.還應盡量消除分離器本體漏風,防止分離器內氧量過高.
還應注意預防分離器與煙道連接之間的不銹鋼通道因高溫軟化在通體內外壓力下變形.
另飛灰較大的原因較復雜,可通過調整試驗改善.
尿素包裝流化床裝置是目前國有技術單套處理尿素能力的設備。裝置投運后,經處理的尿素顆粒溫度控制在40℃~50℃,比裝置投運前夏季顆粒溫度降低30℃~40℃,尿素粒度(0.85~2.8mm)年平均值達97%~98%,較投運前提高了4%~5%,尿素產品的外觀質量大大改善。同時,把其中的粉塵吸入除塵器中分離,達到成品尿素降溫、除塵、除氨味的目的,并有效改善了尿素產品包裝的工作環境。尿素顆粒粉塵去除率達99%以上,不僅回收了大量粉塵,也改善了尿素包裝崗位的工作環境。
鎮江恒升達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尿素包裝流化床技術利用空氣動力學原理,通過鼓風機和引風機的相互配合作用,使尿素在流化床中劇烈沸騰并快速降溫;同時,把其中的粉塵吸入除塵器中分離,達到成品尿素降溫、除塵、除氨味的目的,并有效改善了尿素產品包裝的工作環境。上述性質使得流化床內顆粒物料的加工可以像流體一樣連續進出料,并且由于顆粒充分混合,床層溫度、濃度均勻使床層具有獨特的優點得以廣泛的應用。
據了解,國內化肥企業尿素產能不斷擴大,而尿素造粒塔并未重建,影響了成品尿素的外觀質量,主要表現為粉塵含量較大、夾帶氨味、平均粒徑偏小、顆粒分布不均勻、存放易結塊。尤其夏季高溫時,尿素顆粒溫度高,結塊、粉化嚴重。一般流-固兩相密度差較小的體系呈現散式流態化特征,如液-固流化床。企業采用強制通風冷卻的方法后,效果依然不好,且粉塵四處飄散,嚴重影響工人健康。國內原有大化肥裝置通過引進國外技術進行解決,不僅投資巨大,且售后服務難以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