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監測布點
首先,在結構物監測設備布點選擇上,先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和一般力學計算方法針對選擇監測結構的內力分布及變形特征進行的分析,來確定傳感器合理及佳的監測位置及監測指標。
當然還要針對監測項目的實際運營環境、結構特點、結構危險性分析和功能,考慮實際運行情況,對傳感器監測指標及監測位置進行修訂。同時根據傳感器布設數量以及系統環境,對采集策略進行配置優化,確定每種監測傳感器的優采樣頻率。根據監測項目的位置、環境等因素,結合傳感器的布設位置,確定采集單元及其供電設備的安裝位置。
什么是自動化監測
自動化是指機器設備、系統或過程,按照人的要求,經過自動監測、信息處理、分析判斷、操縱控制,實現預期的目標的過程。“前自動化”和“后自動化”均需要由人工配合才能完成整個監測過程,所以也都可以稱為“半自動化”。實現遠程在線自動化采集數據、在線數據處理分析,在無人值守、無需人工操作的情況下實現監測的目的。自動化監測的應用在橋梁、大壩、基坑、隧道等工程上非常廣泛,保障施工期、運營期的安全。在登錄賬號后會在顯示該賬號下所對應的項目,并顯示在相應的地區板塊上,若有偏移量超過閾值的項目就會以不同閾值區間對應的顏色進行告警提醒。
自動化監測的優勢有哪些
自動化監測的優勢包括:
1. 提高工作效率:自動化監測系統能夠實現自動采集和處理,減少了手動采集和處理的時間,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2. 減少人工成本:自動化監測系統能夠代替部分人工操作,從而減少了人工成本。
3. 降低錯誤率:自動化監測系統能夠減少人為因素,提高監測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減少錯誤的發生概率。
4. 提高安全性:自動化監測系統能夠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保障了工作和生活的安全性。
5. 節約能源:自動化監測系統能夠控制和調節能源的使用,從而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保護環境。
6. 方便管理:自動化監測系統能夠把采集到的數據和監測結果集中管理和存儲,在需要時進行分析和查詢,方便管理和決策。
自動化監測構成
自動化監測通常由以下幾部分構成:
1. 傳感器:用于感知監測對象的狀態和環境參數,如溫度、濕度、壓力、流量等。
2. 數據采集器:用于接收傳感器采集的數據并對其進行處理和存儲。
3. 控制器:根據數據采集器采集到的數據,對監測對象進行控制和調節。
4. 通信設備:用于將監測對象的數據傳輸到遠端服務器或數據中心,實現遠程監測。
5. 軟件系統:用于管理、計算和分析監測數據,并提供相應的報警和預警功能。
這些部分相互協作,構成了自動化監測系統。該系統可以廣泛應用于各種領域,如工業生產、環境監測、能源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