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態檢測設備——動力學分析
1、定義動力學(kenetics)分析是對步行時作用力、反作用力強度、方向和時間的研究方法。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反作用力)是動力學分析的理論基礎。
2、測定方法
(1) 測力平臺步行時人體GRF可以通過測力平臺記錄,以分析力的強度、方向和時間。測力平臺一般平行設置在步行通道的中間,可以平行或前后放置,關鍵是保證連續記錄一個步行周期的壓力。測力平臺測定身體運動時的垂直力和剪力。垂直力是體重施加給測力平臺的垂直應力,而剪力是肢體行進時產生的前后/左右方向的力。與運動學參數結合可以分析內力,即肌肉、肌腱、韌帶和關節所產生的控制外力的動力,一般以力矩表示。
(2) 足測力板采用特別制做的超薄測力墊直接插入到受試者鞋內,測定站立或步行時足底受力分布及中心移動的靜態或動態變化,協助設計合適的矯形鞋和步態分析。
步態檢測設備——兒童足部健康檢查有必要嗎?
足踝健康問題現在是比較普遍的。只是孩子現在還小,雙腳的軟組織本來就比較多,再加上小孩的雙腳處于生長發育期,腳的可塑性就更強了。孩子的站姿不正確、穿的鞋不合適等等,都可能影響腳部的正常發育。某一個時刻看覺得孩子腳部發育正常,沒問題,但是過一段時間,如果小腳沒有得到很好的照看,隨著寶寶腳部發育,問題就會凸顯出來了。拿數據來說,98%的孩子剛出生時雙腳都是健康的,但是只有38%的成人擁有完全健康的雙腳,孩子的足部健康問題,更多的是影響未來。
所以,足部問題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步態檢測設備——檢測技術介紹
根據檢測設備的原理,步態檢測技術大致可以分為基于影像和基于傳感器的兩大類。基于影像的步態采集設備應用比較廣泛的是立體視覺技術,該技術主要區別于單目視覺采集系統,利用攝像頭組獲得目標的不同角度上的影像信息,通過視覺圖像處理得到深度等信息。利用該技術的三維步態采集系統成本高昂,通常需要較大的空間,同時要求拍攝角度和靶標位置,環境中的任何遮擋和干擾光點都會影響采集結果,臨床實際操作過程較為復雜,要求患者配合度高,同時涉及多個產生誤差的環節。其他基于影像的步態采集技術還包括飛行時間的紅外相機和紅外熱成像法等。
步態檢測設備——步態檢測技術介紹
基于傳感器的步態檢測技術,根據步態采集的特點,一類是以行走界面傳感器為結構基礎的壓力墊,通過步態周期的足底地反力的時間和變化分布情況得出相關步態信息,此類方法操作比影像技術簡單,缺點是無法采集行走過程中的關節角度數據,而且供受試者行走的長度受限使通過壓力墊范圍內采集的數據有限,而在一些病態步態采集過程中由于受試者無法按照要求的范圍行走則無法完成測定;另一類就是可穿戴步態采集系統,這類系統得益于近年來傳感器不斷小型化以及傳輸系統的進步,使具有高采樣頻率的無線傳輸傳感器模塊開發成為可能。可穿戴步態采集設備常以鞋或鞋墊的形式,嵌入整合了壓力傳感器、曲度傳感器、加速度計、陀螺儀和慣性傳感器等電子元器件的模塊來實時高精度地采集受試者步態信息,包括步態的時空與動力學特征。配合穿戴于肢體和軀干的整合角度計模塊,與足部信息結合可以得出下肢與軀干的運動動態角度信息,可以提供多面的個體步態信息。可穿戴步態采集系統與其他系統相比,除具有實時性與高精度外,在應用方面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簡單、患者配合度和采集環境要求低等優勢,并使日常步態的采集與檢測成為可能,具有廣闊的康復與養老監護領域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