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面臨復工復產難?
近期,反映復工復產難的聲音不在少數。
“我也想復工,但買不到口罩。”“村里設卡出不去,城里租的房不讓回。”“員工返程困難,原材料廠不復工,我們面臨斷糧危機。”“我們在行業內過得還算可以,但靠發工資也只能撐3個月。”
“企業CEO罵HR的一封信:我需要的是企業如何才能活下去的建議,而不是花花綠綠的數字表格和員工情緒波動調查”,這封信在網上廣為流傳。
“什么共享員工建議?我們是當地行業內企業了,共享給誰?服務人員去共享還是技術人員去共享?共享出去的員工和技術還能回來嗎?共享期間出了等問題算誰的?”
一些公司對未能復工的員工降薪。2月15日,教育公司松鼠AI的創始人栗浩洋宣布,全員3.5折工資5個月,“餐飲企業其實還算好的,起碼不用買菜花錢了,我們2000多家學校仍舊要全員服務,收入卻跌到1折,在線學生大增,但都是免費的,反而增加成本。”
另外,還有一些企業不敢復工。此前一些地方規定,企業復工“按照屬地管理、法人負責和‘誰用工、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老板們直言,不敢動,因為擔心負不起責任。
可以說,疫情下,企業復工復產面臨各種難題。據稱,此次疫情受影響就是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而這其中,不少是中小企業,企業越小,復工程度越低。
選擇承包方選擇承包方。缺乏應有的資質,指企業應當按照批準的業務外包實施方案選擇承包方。該環節的主要風險是承包方不是合法設立的法人主體。從業人員也不具備應有的技術資格,缺乏從事相關項目的經驗,導致企業遭受損失甚至陷入法律糾紛;外包價格不合理,業務外包成本過高導致難以發揮業務外包的優勢;存在商業賂等舞弊行為,導致相關人員涉案。
主要管控措施:。即是否為依法成立、合法經營的服務機構或經濟組織,充分調查候選承包方的合法性。否具有相應的經營范圍和固定的辦公場所。第二,調查候選承包方的資質、技術實力及其從業人員的職業履歷和技能。第三,考察候選承包方從事類似項目的成功案例、業界評價和口碑。
主要管控措施:。制定業務外包實施的管控措施,按照業務外包制度、工作流程和相關要求。包括落實與承包方之間的資產管理、信息資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安全保密管理等機制,確保承包方在履行外包業務合同時有章可循。第二,做好與承包方的對接工作,通過培訓等方式確保承包方充分了解企業的工作流程和質量要求,從價值鏈的起點開始控制業務質量。第三,與承包方建立并保持暢通的溝通協調機制,以便及時發現并有效解決業務外程存在問題。第四,梳理有關工作流程,明確每個環節上的崗位職責分工、運營模式、管理機制、質量水平等方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