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電池的生產設備主要從國外進口;二是晶體硅材料主要從國外進口;三是生產的光伏電池產品主要出口國外。近年來,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部分企業已基本掌握了多晶硅材料的生產工藝,多晶硅產量已滿足了我國50%光伏電池生產需要,光伏電池生產設備的國產化能力也迅速提高,“三頭在外”的狀況有所改變,但光伏電池產品市場在外的狀況尚未改變,許多關鍵裝備和主要原輔材料的對外依賴度仍然很高。
目前德國光伏發電量占到其總發電量的3%,如果到2020年我國光伏發電量占到總發電量的3%,光伏發電量將達3000億千瓦時,需安裝光伏容量2億千瓦,按此目標每年需安裝2000萬千瓦,這將為我國光伏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其次,要加強光伏發電技術的研發,提高我國光伏產業的競爭力。光伏發電技術包括光伏電池材料、光電轉化效率、光伏電池生產裝備、光伏系統集成和建設以及以光伏發電系統為主的電力系統的運行管理等等。
如何加大光伏產業技術創新力度?一方面要建立國1家級的技術創新和研發中心,解決產業發展的關鍵和共性技術問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解決光伏產業從材料到系統全產業鏈的技術提升和創新,實現高1端制造設備的國產化以及應用技術的突破;另一方面要加強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重點推動高1端裝備制造、關鍵零部件、主要輔助材料領域的技術引進、吸收和消化能力,鞏固和發展競爭力;同時也要支持優勢企業并購重組,淘汰技術落后企業,建成幾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
太陽能電池板的生產卻具有高污染、高能耗的特點,在現有的條件下,生產國內自己使用的電池板還說的過去,不過大量出口等于污染中國,造福世界了,據統計,生產一塊1m×1。5m的太陽能板必須燃燒超過40公斤煤,但即使中國沒有效率的火力發電廠也能夠用這些煤生產130千瓦時的電(一般一塊1mx1。6m的太陽能板一年發電量在250千瓦時以上)——這足夠讓2。2瓦的發光二極管(LED)燈泡按照每天工作12小時計算發光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