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試驗過程中,不斷對濃縮料配方進行科學調整,并做了大量的科研實踐及推廣工作。累計數十萬頭生豬飼喂證明,用次粉配制的豬飼料可明顯提高豬的生產性能。母豬次粉型料飼用情況也比較樂觀,根據對累計千余頭母豬使用調查,母豬發情、分泌量、產仔頭數、仔豬斷奶體重、仔豬成活率等指標均基本正常,許多情況下還優于“玉米-豆粕”型日糧,這可能與無玉米霉菌有密切關系。
在小麥精制過程中,可得23%~25%的小麥麩,3%~5%的粉頭,0.7%~1.5%的胚芽,其主產品為面粉,供食用。小麥粉、小麥麩、次粉的生產流程無定型工藝,各檔次產品多系根據產品或副產品質量規格勾對而成。在小麥制粉過程中,可以生產精粉、標準粉、次粉及小麥麩等不同檔次的產品或副產品。果皮含粗纖維較多不易消化吸收,而胚中富含脂肪影響小麥粉的色澤及其烘焙品質,糊粉層灰分高會增加小麥粉中灰分含量,降低檔次。傳統的小麥加工原則是充分提取小麥籽粒中的胚乳部分,將麥皮、胚和糊粉層盡可能分離出去。為達到這種目的,一般采用逐步研磨法,即一次研磨緊接著一次篩理稱做一道系統。道是將小麥粒剝開,獲得(帶胚乳的)麩片及較純的胚乳顆粒和面粉,通稱道皮磨。帶胚乳的麩片進入次道皮磨系統后,獲得粒度未達到成品規格的較細的胚乳顆粒和面粉,然后進入下一道心磨系統再加工,依次反復進行,根據流程長短和對成品小麥粉質量的要求,可以有3道到9道甚至更多道。每道皮磨或心磨系統都能獲得一定比率的粉,根據成品要求,可將各系統獲得的全部面粉集中混合成一種小麥粉,或將其中若干系統的粉分別歸并,形成不同等級的小麥粉。品質差的面粉難以人檔的面粉,即作為次粉銷售。目前多用等級粉生成工藝,而傳統的次粉生成工藝品用于小型面粉廠或磨坊。
次粉用于飼用價值;1.次粉的飼用價值與小麥鼓相似,但由于能量較高,可取代較多的谷物原料。2.對于雞飼料,用星可達10%~12%。用于雞飼料時 般需要制粒,因為粉狀飼料太細,易造成粘嘴現象,降低適口性。3.用于仔豬、生長肥育豬階段均合適。4由于比重比小麥大,能量價值較高
用于反芻動物宜搭配部分體積大的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