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紅茶(iced black tea),一種飲品,確切的發(fā)明時間已無從考證,但在1929年夏天時突然流行起來。茶商理查(Richard Blechynden)參加中國西湖博覽會時向人推銷紅茶,由于盛夏酷暑,理查自己都喝不下熱騰騰的紅茶。灰心之際,一堆冰塊意外掉進泡好的熱紅茶,倒掉可惜,便盛一杯來解渴,沒想到冰紅茶清涼暢快。理查靈機一動,轉(zhuǎn)賣冰紅茶,隨即銷售一空。
冰紅茶主要原料為紅茶。紅茶在國際茶葉市場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殊不知早輸出的紅茶卻是產(chǎn)于福建武夷山市(原崇安縣)星村鎮(zhèn)桐木村的紅茶。
冰紅茶起源
紅茶起源的確實年代已不可考,成書于明朝中期(約16世紀)的《多能鄙事》曾提及“紅茶”這一名稱,是現(xiàn)存早的記錄。清雍正(1773)年間,崇安知縣劉靖在《片刻余閑集》中記述了這種產(chǎn)于福建崇安的小種紅茶:“山之第九曲盡處有星村鎮(zhèn),為行家萃聚所。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廣信等處所產(chǎn)之茶,黑色紅酒,土名江西鳥,皆私售于星村各行。”王國安在其所著《茶與中國文化》一書中說道:“我國早的紅茶生產(chǎn)是從福建崇安的下種紅茶開始的。”而產(chǎn)于崇安星村鎮(zhèn)的紅茶是‘’紅茶。
小種紅茶除了有外,還有外山小種。之‘正山’乃表明是‘高山地區(qū)所產(chǎn)’之意。外山小種指政和、坦洋、北嶺、屏南、古田、沙縣及江西鉛山等地所產(chǎn)的仿照正山品種的小種紅茶,質(zhì)地較差,統(tǒng)稱‘外山小種’或‘人工小種’。
自從星村小種紅茶出世之后,逐漸演變產(chǎn)生了工夫紅茶。世界四大紅茶之一與印度阿薩姆紅茶,大吉嶺紅茶及斯里蘭卡高地紅茶齊名的安徽祁門工夫紅茶,卻是1876年由一個在福建的人余干臣回家鄉(xiāng)后,把福建紅茶制法帶回去,在至德渡街設(shè)紅茶莊試制成功的。后來工夫紅茶品種不斷增多,在安徽的‘祁紅’外,增添了云南‘滇紅’,湖北‘宣紅’,江西‘寧紅’,湖南‘湖紅’,廣東‘英紅’,浙江‘越紅’,江蘇‘蘇紅’等。其中‘祁紅’、‘滇紅’、‘美紅’為。
由此可見紅茶的起源當在雍正(1733年)以前,明中期(約16世紀)之后。我國早的紅茶生產(chǎn)是從福建崇安的小種紅茶開始的,多類書籍對此已無異議。
冰紅茶的網(wǎng)紅喝法,只需加入兩樣水果。
冰紅茶,我相信中國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喝過,一種超級普通的飲料。現(xiàn)在卻流行了另外一種網(wǎng)紅喝法,只需要加入兩樣水果進去,好喝過某些雞尾酒,猶如真正的雞尾酒一樣。還沒試過冰紅茶這種網(wǎng)紅的喝法,現(xiàn)在可以學習一下了,隨時隨地都可以自己制作出來!
網(wǎng)紅茶只需要的材料有:一個可愛的瓶子,一個成熟的百香果,一個漂亮的青檸,還有少許甜甜的白砂糖。
首先就是將百香果切開,用勺子挖出果肉倒進可愛的小瓶子里面;
接下來是將一個漂亮的青檸對半切開,擠開青檸的汁液進去,再把青檸放入瓶子里面;
為了這款網(wǎng)紅的冰紅茶更加好喝,還要加入少許甜甜的白砂糖進去,加了糖的冰紅茶風味會別具一格;
后蓋上瓶蓋,使勁搖晃幾遍,讓這兩樣水果與冰紅茶充分融合,也是為了白砂糖能夠快速融化,一款猶如雞尾酒的網(wǎng)紅茶喝法就做好了。如果你跟我一樣是那么有品味的吃貨,不妨馬上行動起來,就可以嘗到這種網(wǎng)紅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