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指保養、調養、頤養生命。養生合理安排個人起居,“早臥早起,與雞俱興”,這是因為早睡有利于保護人體的陽氣。即以調陰陽、和氣血、保精神為原則,運用調神、導引吐納、四時調攝、食養、藥養、節欲、辟谷等多種方法,以期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養生產生于上古先民為抗御嚴酷的自然環境,調整體力,抗御疾病,防治疾病的需要。養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養生是先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總結生命經驗的結果。
所有的養生智慧是離不開陰陽平衡的,而一年中春夏為陽、秋冬為陰。《內經》中說“所謂得四時之勝者,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四時之勝也”。《易-系辭》中說:“變通莫大乎四時”。這句話的意思是世間萬物如何變化都離不開四時陰陽的規律,陰陽的平衡決定了萬物的生死存亡,人的生活規律應該順其自然,順則昌盛、逆則衰敗。《內經》中說“所謂得四時之勝者,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四時之勝也”。意思就是,一年的四個季節,有生相克的關系,如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某個季節出現了克制它的季節氣候,這就是所謂四時相勝。
養生箴言
1、以默養氣,以瞑養血,以睡養精,以靜養神。
2.名過傷肺,色過傷shen,財過傷肝,食過傷脾,睡過傷心。
3.肺0病者宜逃名,shen病者宜戒色,肝0病者宜散財,脾病者宜節食,心病者宜減睡。
4.減食以助藥,增睡以節耗。舒以養體,緩以卻勞。
5.無病時以勞動養陽,有病時以安靜養陽。動能生陽,亦能散陽。靜能傷陽,亦能斂陽。
湖北中醫藥大學中醫養生培訓
中醫養生飲食注意:
涼吃有益:熱食可增加人體熱能,吃冷食要先經過熱化才進入消化過程,因而能消耗掉一部分熱量。就是說,冷吃耗能,特別身體較胖者在炎熱的夏季更應多采取涼食。但應注意涼食不能過冷,過冷的食物刺激胃腸。
多吃多動:雖然暴飲暴食不利于體重穩定,但有不少人難以避免,怎么辦呢?合理的辦法是犧牲下一餐,以抵消上一餐攝入的過多熱量。關鍵是在白天,胖子活動少,身體內部活動趨于緩慢,以至熱能積存轉化為脂肪。為了不影響健康,以犧牲晚餐為妥。一來偶爾餓一頓對人體無礙,二來晚上入睡后消耗的熱量很有限。而zui根本的辦法是多運動,研究表明,胖人與瘦人在夜間消耗的熱量大致相等。關鍵是在白天,胖子活動少,身體內部活動趨于緩慢,以至熱能積存轉化為脂肪。
少食多餐:將同樣多的食物分成五次以上吃,比起一日三餐,養分攝取不受損失,但體內產生熱量要少得多。至今尚存的養生學專著,以這一時期為早,有晉·許遜《靈劍子》、梁·陶弘景《養性延命錄》、隋·巢元方《巢源補養宣導法》、唐·司馬承禎《天隱子養生書》、唐·施肩吾(棲真子)《養生辨疑訣》、唐·王燾《外臺輯養生導引法》等,共十一種。有關調查資料顯示,每天進餐少于三次者,57.2%患有肥胖病,51.3%膽固醇增0高;進餐五次以上者,肥胖的發生率為28.8%,膽固醇偏高者僅為17.9%。原因在于,每餐進食量減少,可降低血中胰島素水平,從而增加脂肪酸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