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系統的發展
早期的會議系統采用模擬方式進行音頻傳輸,控制技術相對簡單,雖然也能夠實現大部分的會議系統使用功能要求,但由于其音頻傳輸使用的是模擬方式,普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長距離傳輸(超過50m)時,信噪比、通道分離度和頻率響應特性等會受此影響而變壞,音質繼而變差。
2)大型會議系統中因接地問題產生的干擾較大(例如:照明設備、工業電器設備、通信設備和廣播電視等)。
3)用多通道同聲傳譯系統時,每種語言需要一對獨立的傳輸線路,多語種傳輸時的傳輸線路復雜,連接點故障多,影響可靠性。
進入21世紀后,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人們對會議系統音質要求的不斷提高,會議系統也進入了數字化時代,全數字會議系統應運而生。全數字會議系統的技術是多通道數字音頻傳輸技術,它采用“模/數”轉化技術,直接將拾取到的發言人的語音轉換成數字信號,然后將數字信號編碼后在線纜上進行傳輸,并根據傳輸線纜的帶寬條件采用相應的復用技術以實現在一根線纜上同時傳輸多路音頻信號。
會議系統的發展
全數字會議系統從根本上解決了早期會議系統存在的接地干擾、設備噪聲、通道串音、長距離傳輸等問題,聲音保真度極高,接近CD音質。同時一對雙絞線或雙同軸電纜可傳輸多路的原聲和譯音信號,避免采用復雜的多芯電纜,既節省費用,又方便施工布線,還可增強系統的可靠性。此外,作為全數字化平臺,全數字會議系統可以方便地實現許多增值應用功能,如獨立麥克風輸出,可以對每個發言人的聲音獨立錄音,或單獨進行修飾;內部通信功能(為、與會代表、翻譯員和操作員之間提供雙向通話功能);短消息功能(系統管理員可以給所有或某個會議單元發送短消息)等。全數字會議系統的計算機控制管理軟件功能也非常強大,包含會場設計、話筒管理、表決管理、會議簽到、身份識別、人員管理等多個功能模塊。
會議系統的技術發展趨勢在于數字化控制與傳輸產品
隨著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投入使用的數字時代的到來,數字會議系統因為其高保真度的語音、高清晰度的圖像受到使用者的青睞,會議系統由模擬時代過渡到數字化時代。要更好的滿足客戶對會議系統的智能化、化、多媒體化等需求,就必須通過數字化的音視頻數據流處理技術形成新一代的會議系統產品。
會議系統總體目標
1、系統應根據用戶實際需求,具有數字化會議應用、模塊化結構組成、完全信息化資源共享、智能化控制管理等特性;2、系統應提供穩定、安全、舒適、可靠、快捷的工作環境和的綜合服務功能,以達到節省能源、降低運行和管理成本的目的,并適應未來更科學的綜合管理機制,充分滿足信息化的發展需要;3、系統建設應以先進性、實用性、可靠性和合理性為前提,同時考慮經濟性、靈活性、可擴充性和開放性、易使用易維護性;4、系統采用模塊化的結構,開放式的系統平臺,建立符合技術發展趨勢的物理平臺和系統結構,保證日后的系統擴充和新技術的應用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