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證”一詞的英文原意是一種出具證明文件的行動。ISO/IEC指南2:1986中對“認證”的定義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證實某一經鑒定的產品或服務符合特定標準或規范性文件的活動。”質量體系是使公司內更為廣泛的質量活動能夠得以切實管理的基礎,它代表現代企業或政府機構思考如何真正發揮質量的作用和如何優地作出質量決策的一種觀點。認證是企業自主行為。產品質量認證,但是不申請認證的企業,往往會受到市場自然形成的不信任壓力或貿易壁壘的壓力,而迫使企業不得不爭取進入認證企業的行列,但這不是認證制度或政府法令的強制作用。
它的作用是能夠提高顧客對供方的信任,增加訂貨,減少顧客對供方的檢查評定,有利于顧客選擇合格的供方。產品認證的對象是特定產品,既要對產品做型式試驗,以確定產品質量是否符合標準要求,又要對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評定,評定組織是否具有能力,能否持續穩定地提供合格產品。所以服務認證證書具有一定的性,獲得服務認證證書的企業,能證明其在全行業范圍內的服務性。
而產品認證的對象是特定的產品,企業通過產品認證即證明其產品是滿足相應產品標準要求的,該認證適用各類生產、銷售及服務型企業,認證本身并不難,大概的條件:1.有完善的售后服務規章制度;2.有專人負責售后服務工作體系;3.有售后服務專項資金保障;?4.售后服務無重大失誤;?認證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質量管理、提高市場交率的基礎性制度,是由國家認監委批準的具有能力的第三方認證機構,通過評審,頒發公示證書,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對象是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僅評價組織的質量管理能力是否達到認證依據標準的要求。
服務認證的市場認可度不斷提高。截至今年8月底,服務認證證書數量的領域為銀行營業網點服務認證,為1.45萬張;隨著服務業占國民經濟比重的逐步加大,服務行業必定會經歷大浪淘沙、優勝劣汰的過程;低質的服務會越來越沒有市場,高質量服務的呼聲會越來越高。健康養老、航空客運、非、物業、商品售后和銀行營業網點等服務認證項目,就是為滿足服務消費升級進行的良好實踐。產業融合發展提供良好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