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紅外LED燈珠發光強度,首先咱們要了解(I)是一個物理學上的概念,單位是cd。這個發光強度的量標明了發光體在空間發射光的集聚才干的,用淺顯點的話來說,即是描繪了光源到底有多“亮”。如今的紅外LED燈珠的性能常常用這個亮度的量來衡量,比方某紅外LED燈珠是15000mcd的,1000mcd=1cd,也即是15cd。之所以LED的亮度用mcd而沒有直接用cd來表明,是因為前期的紅外LED燈珠發光率低,亮度也比照暗。用發光強度來表明紅外LED燈珠“亮度”盡管比照客觀,但是也有缺陷,比方亮度值完全一樣的兩個紅外LED燈珠,集聚程度好的光亮度就高。因而,消費者在收購紅外LED燈珠的時分不要只單純重視發光強度值,還要注意比照看照耀視點。一樣條件下,解度越小,單位內亮度越高。不然,反之。
別的,紅外LED燈珠發光強度還有一個參數即是:紅外LED燈珠的光通量(F),單位是lm,中文咱們常用流明表明,它是指紅外LED燈珠在單位時間內發射出的光測量。這個測量對光源而言,是描繪光源發光總量的巨細的,與光功率是等價的,光源的光通量越大,則宣布的光線越多,亮度也越強。
關于各向同性的紅外LED燈珠(光源的光線向四面八方以一樣的密度發射),則F= 4πI。也即是說,若光源的I為1cd,則總光通量為4πlm。要想被照耀點看起來更亮,咱們不只要進步光通量,還要增大集聚度,實際上即是減少照耀面積,這么才干得到更大的強度。


紅外LED燈珠的亮度不同,價格不同。
燈珠:一般亮度為60-70 lm;球泡燈:一般亮度為80-90 lm。
1W紅光,亮度一般為30-40 lm;1W綠光,亮度一般為60-80 lm;1W黃光,亮度一般為30-50 lm;1W藍光,亮度一般為20-30 lm。
注:1W亮度為60-110lm;3W亮度蕞高可達240lm;5W-300W是集成芯片,用串/并聯封裝,主要看多少電流,電壓,幾串幾并。
LED透鏡:一次透鏡一般用PMMA、PC、光學玻璃、硅膠(軟硅膠,硬硅膠)等材料。角度越大出光效率越高,用小角度的LED透鏡,光線要i射得遠的。
波長:波長一致,顏色一致。則價格高。
白光分暖色(色溫2700-4000K),正白(色溫5500-6000K),冷白(色溫7000K以上)歐洲人比較喜歡暖白。
紅光:波段600-680,其中620,630主要用于舞臺燈,690接近紅外線。
藍光:波段430-480,其中460,465舞臺燈用的較多。
綠光:波段500-580,其中525,530舞臺燈用的較多。


UVC LED封裝產品的品質受熱管理和氣密性的影響,這兩方面也是封裝環節的技術難點。其中,熱管理直接影響UVC LED封裝產品的壽命,而氣密性則很大程度決定其可靠性。
UVC LED對熱敏感,其外量1子效率(EQE)較低,僅小部分電能轉換成光,而大部分電能都轉換成熱量,直接影響芯片的使用壽命。鑒于此,現階段,很多產品以倒裝芯片搭配高導熱氮化鋁基板的方案為主。氮化鋁具有優異的導熱性,能耐紫外線光源本身的老化,可滿足UVC LED高熱管理的需求。
除了材料,封裝工藝也是熱管理的影響因素。封裝工藝主要體現在固晶技術上,包括銀漿焊接、錫膏焊接和金錫共晶焊三種方式。
銀漿焊接雖然結合力不錯,但容易造成銀遷移,導致器件失效。至于錫膏焊接,由于錫膏熔點僅220度左右,因此在器件貼片后,再次過爐會出現再融現象,芯片容易脫落失效,影響UVC LED可靠性。
金錫共晶焊主要通過助焊劑進行共晶焊接,能有效提升芯片與基板的結合強度和導熱率,相比之下可靠性更高,有利于UVC LED的品質管控。因此,市面上多采用金錫共晶焊方式。
在焊接工藝中,主要涉及焊接空洞率問題。焊接空洞指LED芯片與基板焊接過程中形成的缺陷,在外形上呈現為空洞的狀態,是影響散熱的重要指標,焊接空洞率越低,散熱效果越好,產品壽命越長,品質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