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鍍鍍銀,借電化學作用,在黑色金屬或有色金屬制件表面上沉積一層鎳的方法。可用作表面鍍層,但主要用于鍍鉻打底,防止腐蝕,增加耐磨性、光澤和美觀。廣泛應用于機器、儀器、儀表、器械、家庭用具等制造工業。將制件作陰極,純鎳板陽級,掛入以、氯化鈉和硼酸所配成的電解液中,進行電鍍。如果在電鍍液中加入萘二磺酸鈉、糖精、香豆素、對等光亮劑,即可直接獲得光亮的鎳鍍層而不必再拋光。
電鍍鍍鎳工藝配方及工藝說明
化學除油:與普通鋼鐵件除油配方相同,60-80°℃;熱水清洗:60-80°℃,約2分鐘;
冷水清洗:兩次逆流漂洗或噴淋清洗,室溫,約2分鐘;
電解清洗:堿性脫脂液配方可與上面的化學除油液配方相同,陽極電流密度為30-55安培/平方分米,15-30秒;
預鍍鎳:閃鍍液配方為: 6水240克/升,鹽酸(30-33%)320mlL,陽極為鎳板,工件陰極,電流密度,3.5-7.5安培/平方分米,2-4分鐘。
1、 電鍍鎳層在空氣中的穩定性很高,由于金屬鎳具有很強的鈍化能力,在表面能迅速生成一層極薄的鈍化膜,能抵抗大氣、堿和某些酸的腐蝕。
2 、電鍍鎳結晶極其細小,并且具有優良的拋光性能。經拋光的鎳鍍層可得到鏡面般的光澤外表,同時在大氣中可長期保持其光澤。所以,電鍍層常用于裝飾。
3、 鎳鍍層的硬度比較高,可以提高制品表面的耐磨性,在印刷工業中常用鍍鎳層來提高鉛表面的硬度。
由于金屬鎳具有較高的化學穩定性,有些化工設備也常用較厚的鎳鍍層,以防止被介質腐蝕。 鍍鎳層還廣泛的應用在功能性方面,如修復被磨損、被腐蝕的零件,采用刷鍍技術進行局部電鍍。采用電鑄工藝,用來制造印刷行業的電鑄版、唱片模以及其它模具。厚的鍍鎳層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可作為耐磨鍍層。尤其是近幾年來發展了復合電鍍,可沉積出夾有耐磨微粒的復合鎳鍍層,其硬度和耐磨性比鍍鎳層更高。若以石墨或氟化石墨作為分散微粒,則獲得的鎳-石墨或鎳-氟化石墨復合鍍層就具有很好的自潤滑性,可用作為潤滑鍍層。黑鎳鍍層作為光學儀器的鍍覆或裝飾鍍覆層亦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電鍍中間體材料區別于電鍍用的主鹽為電鍍改性用添加劑,是為電鍍工藝提供如晶粒顆粒大小、光澤度、薄厚程度、鍍速快慢等特性調整的材料,多為配置成電鍍添加劑后在電鍍生產過程中添加補充使用。按鍍種不同可分為鍍鎳中間體、鍍銅中間體、鍍錫中間體、鍍金中間體、鍍銀中間體等。按功能不同可分為表面活性劑、光亮劑、潤濕劑、柔軟劑、抑霧劑等。按制定的工藝流程順序擺放生產設備,去離子水桶及補加液應離鍍槽較近。鍍槽應與左右的前、后處理區留有相應的距離。成品堆放區可安放在另外的房間,以免酸霧腐蝕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