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隨著海外留學群體的日益壯大,如何幫助孩子更好融入當地社會,也成了留學家庭需要面對的課題。不過可喜的是,眼下正有越來越多的新生代們,憑借著一己之力帶著“洋同學們”穿漢服、追國劇……他們也用自己的故事生動地告訴我們,最好的融入可能就是“做自己”。
支持外灘君,請進入公眾號主頁面“星標”我們,從此“不失聯”。
文丨張楠 編丨Lulu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國慶假期
在電影中看到這種樂器時,我還一直以為它們只存在于神話里。
我一直對中國的歷史劇非常著迷,看她身著傳統服裝演奏他們的民族樂器,就好像置身于那些劇集的場景中,她真了不起!
了不起的東西融合!真希望這里也會出現我們國家的表演者.....
把古箏搬到了法國鬧市街頭的博主“碰碰彭碰彭”,時而獨奏一曲中國古樂《高山流水》,時而與學習大提琴的外國同學合作、在淺吟低訴的《Lemon tree》(檸檬樹)中,探索一把中西合璧的碰撞......在法國街頭演奏古箏、推廣中國傳統民樂,讓這位中國留學生迅速火遍海內外。
“碰碰彭碰彭”的路演視頻
在“油管”上收獲了世界各地的粉絲
在她的“油管”(Youtube)賬號下,各國語言匯聚于此,表達對她的喜愛與欣賞,還有不少外國友人表示,因為她而開始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甚至學習民樂。
更妙的是,“碰碰彭碰彭”還并非個例。隨手點開一個社交媒體,韓國課堂上的一段戲腔、加拿大畢業典禮上的一襲漢服、墨爾本街頭的琵琶演奏......妥妥“中國風”走向世界了。
“油管”上還有個話題“外國人能穿漢服嗎?”
不得不說,這屆年輕人是真的“猛”。
爸媽們還在操心娃掌握的英語俚語夠不夠多、在國外融入得順不順利,孩子們已經帶著外國同學追古裝劇、穿漢服了......這波反向操作,屬實是給“留洋”前輩們也上了一課——最好的融入,不正是“做自己”嗎?
國潮風吹向世界?
在英國的第四個年頭,瀟文明顯感覺到,中國留學生越來越敢于展示中國元素了。
大二的時候,因為疫情原因回不了國,又覺得無聊,一直對各種小眾服飾感興趣的她,就在社交媒體上問了一圈,有沒有“同好”社群,結果,到最后也沒找到個組織,卻等來幾位“蹲”后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