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學校,便沒有與梧桐樹這樣親密接觸了
雖然它們作為行道樹在街道上伸展,許多快樂時光我也從梧桐樹密布天空的枝葉下穿過,上班途中,也會見到掌狀落葉履于地面,但梧桐樹已遠離了我的窗前
盡管如此,這些行道樹時而被遷移,因要擴寬街道,時而被鋸去不要的枝節,因要它更好地為行人遮去炎熱的夏陽
/>木祥小引:麗江古城原始的集市讓人眼花繚亂,納西人在茶馬古道開通后才學會了做生意
古城騾馬會是馬幫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 我到麗江古城實地考察馬幫文化,又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覺得外地商人和馬幫影響著古城納西人的思想觀念、生活態度等等方面,使麗江古城市場逐步得到發展,人的觀念得到更新
古城的納西人就是隔合了藏、漢、白族的馬幫和商人的生意經,從而發展了古城的集市文化
麗江古城在茶馬古道不活躍時,外籍商人十分少,本地納西人,也不習慣做生意
那時候,納西人只是偶爾到古城賣一些農副產品,賣了農副產品后,又買一些日用品回家去,完全是原始的商品交換活動
麗江古城的四方街,為古城最大的貿易市場,但全部是露天攤點,而且多為婦女,婦女們舍得吃苦,一天都只站著賣貨,從來都沒有坐著的生意人
有趣的是,古城賣菜不用稱稱,賣粉絲賣豆芽都只用手抓
而且,古城有一個“搶抓”的規矩:講好價錢,錢貨都算清了以后,買東西的還要用手拼命地去抓賣東西的籃里的貨物
盡管如此,賣東西的不腦不急,只是勸人少抓一些,原因是交換的產品都只是自己家里土產,不值多少錢,拿多拿少對納西人影響不大
茶馬古道開通,馬幫云集古城,古城的貿易集市就活躍起來了
似乎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緊靠麗江的大理人走在前面,首先到古城做起了生意
大理人一到麗江古城,看到納人做生意不精通,為人質樸憨厚,覺得在古城有利可圖,就在四方街南頭的現云閣租房,打算長期住扎了下來
大理人在麗江古城做生意,可謂得心應手,生意也是從小到大,資本一年年雄厚起來,一條現云巷,也因大理商人的到來而改名換姓,叫做“見洛個”
麗江納西話里稱大理人為“見洛”,稱巷為“個”,所以,納西人叫現云巷也就逐步叫起了“見洛個”,意思是大理巷
再后來,藏族馬幫來到了麗江古城,他們趕著馬到了麗江,也在古城里做起了生意
大理人和藏族到麗江的馬幫一天比一天多,納西人見有利可圖,自己又是熟人熟地,也在古城里學著做起了生意
藏族馬幫到了古城,就專門找納西人賣貨買貨,古城納西人就在城里為藏族馬幫開起了“堆店”,從中抽得一些傭金
一開始,古城里開藏族“堆店”的已經有好幾家,古城里人稱藏店為“蠻店”
在麗江雙石橋一帶的納西人家,由于長年和藏族馬幫打交道,男女老少都能說流利的藏語了
由于藏族馬幫的到來,藏語成了納西人的第二語言
至于漢語,納西人最初是和永勝人學的
永勝馬幫也不甘落后,天天趕著牲口到麗江古城趕集做生意
永勝馬幫到麗江古城賣的貨物是大米、紅糖、花生、土堿、席子、生姜等等土特產品
納西人要和永勝人做生意,就不能不用漢語,所以,盡管他們在講漢語時同樣夾雜著一些納西話,但彼此之間還是能把生意做成
由于馬幫到麗江云集,納西人又善于養馬,同時,納西人又和外地馬幫學得了一些生意經,用騾馬大會做生意的動機也就產生了
騾馬大會原來的規模比較小,而且時間和地點都不統一,只是逐步地才由本地政府統一時間和地點,并成了一個傳統騾馬物質交流會
騾馬會舉辦起來,就成了麗江人的節日,成了古城和城郊每一個村子里莊稼人的盛典
我曾經多次參加過麗江的騾馬物質交流會,我感到,沒有多少節日能讓古城和村里人那樣高興,那樣喜氣洋洋
麗江的騾馬會,最初只是為交易騾馬而舉辦的,但不久,騾馬會所起的作用就超過了最初的動機
麗江的騾馬會不再只是專門交易騾馬,而是變成了騾馬物質交流會,文藝會演,體育比賽的盛會
所以,古城人和村里人隨時都在盼望著騾馬會的到來,希望能在騾馬會上好好地瀟灑一回
當然,在整個滇西,差不多每個縣每個鄉鎮都舉行騾馬物質交易會,但是舉辦的時間各不相同,都隨著各自地方的特點而定,并且有意識的和麗江騾馬物質交流會錯開,都知道不能和古城交流會去“竟爭”
在麗江古城踏走茶馬古道時,為了了解麗江古城騾馬物質交流會的情況,我到麗江工商局采訪了和成召同志
和成召同志說,在滇西,雖然各地每年都舉辦騾馬物質交流會,但考察下來,數麗江古城的騾馬會歷史悠久,至少要比其他縣早五十年,而且,其他縣的交流會,都是模仿麗江開展起來的
麗江騾馬交易會的時間是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月是麗江的農閑季節,這個時候,玉米種下地了,小麥收進倉了,納西人可以專心致志地去做騾馬生意了
和成召同志說,開始,古城的騾馬會也不規范,舉行的地點也多,叫法也不同,有七月的“小祭天”,有七月的“久之朵”等等
幾個節會叫法不同,地點也有差異,但都和騾馬有關系
到了民國初,公元1912年,縣長熊遷權覺得幾個騾馬互市反而影響騾馬交易,為了避免各地騾馬會重會,就定點在麗江古城舉辦“七月騾馬會”,會期為十天
從那時起,麗江古城的騾馬會就一直延續至今,而且規模一年比一年大
不但納西人在交易會上賣馬,買馬,展示他們的騾馬,而且,全國各地,特別是云南和西藏的馬幫,每一年的騾馬會都不會放過
據史料統計表明,騾馬交易最多的一年,成交騾馬達五千匹,最近兩年減少,成交也不少于千匹
騾馬會開始以來,每年都有傳統的文體活動,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都要在會上表演,納西人自己的風情風俗,都自發地到會上來展示
過去,騾馬大會閉會那天,組委會還要組織隆重的賽馬大典
全縣各個民族的騎手,著上盛裝,披紅掛綠,踴躍參賽
古城四面的村民,都是全村空巷,男女老少全來參觀
賽馬結束全,由縣長親自為得獎者頒獎,為他們披紅掛花
我前面說過,滇西舉辦騾馬大會的縣份很普遍,但都沒有麗江的騾馬會時間早、規模大
最開始的時候,古城騾馬會在麗江古城獅子山西坡上舉行.到了騾馬會時,整個西山坡上,到處拴滿了前來交易的騾馬(后來也有牛羊在騾馬會上交易)
有的商販,也在山上搭起了帳篷,在山上經營煙酒糖茶,日用百貨
在這些帳篷里,更多的是經營茶水和小吃,小酒館
騾馬市中有“牙行”,這種在牙行中做事的人,也被稱作“馬牙子”,買馬和賣馬的人,其生意主要是由這些“馬牙子”從中撮合
由于“馬牙子”作中,一般賣主和買主都能得到一個中價,不會有太大的吃虧
馬牙子在中間合價,都是在袖筒里抓指頭,通過指頭數的多少,來說明價的數額
講價,也不明說數目,而是講黑話,只有馬牙子自己才聽得懂
并且,“馬牙”們議騾馬價格的活動都是在小酒館里進行,這就更帶有神秘的色彩,讓外行人覺得眼花繚亂
這些馬牙子做好一次生意以后,生意雙方就在酒館里兌款,一起吃一噸酒,并給馬牙子一定的報酬
到麗江來的客商,原來主要是來買騾馬,后來,就有大量的商人來做生意,在麗江觀山玩水,觀賞古城的風俗人情
特別是附近幾個縣的群眾,到了七月騾馬大會,正值農閑季節,就相約到麗江古城來游玩,稱之為“趕會”
很多準備結婚的青年男女,也把騾馬會當作買嫁裝的最好時機,順便到麗江古城里去玩耍一轉,所以,在交流會期間,總是無數有情人相聚麗江古城的山水之間
騾馬會期間,麗江古城一時間成了人的海洋
到了晚上,麗江古城附近村子里的年輕人也早早地集中到玉河水邊來,集中到古城和新城里來了
到了華燈初上的時候,路邊上已經坐滿了人,他們都身著盛裝,個個打扮得漂漂亮的
到古城里來的年青人,一個村子的和一個村子的基本上坐在一塊,白族和納西族也各坐在一塊
年青人坐在一堆,聽自己喜愛的歌手唱歌、對歌
對歌的年輕人,男的坐在一塊,女的坐在一塊
聽歌的,把唱歌的圍在中間,外界人一般看不到歌手的面容
男的唱一曲,女的就對了上來,有的歌詞,圍在中間的歌手聽不清,就由外面的“護從”告訴歌手,歌手再自編歌詞對了上來
除了對歌以外,年輕人還在騾馬會上找對象的
納西青年男孩,約上幾個伙伴,在路邊上可以盡情的看坐在路邊上的女孩子
看上了哪個女孩,就可以上前去找話搭話,相約到月光下去散步
如果女孩真的看上男孩,就可以一起到古城的郊外田野里去談情說愛…
市面上的手機是越來越漂亮越來越新穎了,小巧玲瓏的有之,高貴大方的有之,時髦新潮的有之
手機的功能也是越來越多了,不僅可以通話、發短信,還可以打游戲、當鬧鐘,甚至,情人們在通話時,還能把含情脈脈的笑容一同傳遞過去,真正做到了天涯咫尺
但即使如許,仍舊很想你,不管在什么場合,在什么功夫,有一個暖暖的你在意中,總會感觸這塵世是那么的優美,隔著千山萬水的隔絕,只能將你珍惜在意中
有人說,辨別后的戀人,即使再有愛,那就確定是真愛,我不領會,也不決定能否還愛你,不過心中從來有你,不過蓄意你過得快樂痛快,即使隔著千山萬水的隔絕,只有你一句話,我也會立馬趕到你的身邊,與你一別此后,遇到了許多個和你一致的人,但那究竟不是你,這偌大的塵事,惟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你,為你封心鎖愛,此刻,我總算領會了,大概這即是所謂的真愛
人類亦多用季節自喻,又常以秋來喻老年,蘇軾曾有一詞《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現代人也如是效仿,因而有了“壯志未酬鬢已秋”“兩鬢秋霜”之說,大體都是講人之將老,自卑感由然而見
其實,這又大可不必,大自然的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人生之秋亦是黃金之季,這個年齡段的人,具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屬于知識成熟的階段,正是為國家為人類貢獻最大的時候,應該把自己的收獲變為種子,播入下一代的土壤之中,換取更大的收獲
發揚“老驥伏櫪,壯心不已”的精神,為人類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余生,豈不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