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時,冬季里每逢陰雨天,就眼巴巴地看著天空,希望能從上面飄下一兩片潔白的雪花
實在難耐那份焦急和迫切,便跑去黏大人,問什么時候會下雪,大人們被問煩了,就把手一揮,說玉溪是不會下雪的
只有上了年紀且性格溫和的老人才會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如數家珍地敘說著哪年哪年下過雪,有多么多么的厚
17種以瓦屋山命名的杜鵑被收入英國御女車《植物大辭典》……數據是生硬的,但對于大山懷抱的生靈而言,生硬的數字也熠熠生輝
同樣煥發著光彩的還有這些古色古香的名字,桫欏、水青岡、連香、珙桐、華西楓柏、大葉石櫟、黃肉楠、紅豆杉、銀杏、百合、龍膽、報春……古老的植物名字,盛開著今天的花朵
就像山頂那輪明月,月缺與月圓,亙古與恒久,意義終趨一致
須特別提到兩種花朵的名字
珙桐,又名“鴿子花”,第四季冰川的孑遺
瓦屋山天然珙桐林面積達30余萬畝,這個數據是罕見的
珙桐花開時,花枝搖曳,如滿樹“鴿子”,隨風而舞
30萬畝珙桐同時開放,那不成了滿山飄雪,其壯觀程度豈是一只“鳥”所能承載了
山腰的杜鵑,大都開著紅色的花朵
花朵的嫣紅,是女孩子洋溢在臉上的那種
花開時,滿山紅透,又叫映山紅
山頂的,大都長勢挺拔,花也艷麗
紅的白的紫的黃的,還有一朵花開得稀奇,半紅半白
瓦屋山天然杜鵑分布面積達60萬畝,最大的一片在索道旁邊一個叫古佛坪的地方,花開時會形成十多里的杜鵑花海
瓦屋山的杜鵑,大約在五月前后盛開,山腰的早,山頂了略遲
五月,山下已是初夏,收油菜,插秧,蟬聲也叫得噪了
于是,瓦屋山的春天,其實叫初夏更為恰當,上半截是紅色的,下半截紅里透著斑斕
34、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23、俗話說得好,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吃宵夜多了,遲早要長胖來還的
他的話和史鐵生的話異曲而同工,都觸及到了“表達”與“接受”、“訴說”與“傾聽”這一人類藝術活動的巨大命題
同時讓我們明白了:無論是“傾聽”還是“傾訴”,無非是人們對“理解”與“被理解”的尋求
文學創作者作為藝術活動中傾訴的一方,顯然就是人類群體中最“無法舍棄被理解的渴望”于是也就最“無法舍棄表達的渴望”的人
他們的詩歌、散文、小說,其實都是他們的傾訴
他們的人生快樂,也都是得以傾訴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