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鐘前 豇豆、韭菜、芹菜和柑橘(以下簡稱“三棵菜一個果”)是四川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的重點治理品種。三年行動啟動以來,四川就“三棵菜一個果”治理工作,迅速行動,精心組織,摸底數、找問題、創舉措、打基礎,初步形成一套四川特色的打法套路。
一、開展一次全面摸底,制定詳細監管名錄。一方面,專題調研。派出廳農安中心、特產處相關專家赴4個市(州)8個縣專門調研“三棵菜一個果”問題,組織專家和基層同志召開座談會,集中梳理近年例行監測、監督抽查、巡查檢查、投訴舉報等情況,逐個研究“三棵菜一個果”問題,掌握生產分布、基層治理等概況,提出對策建議。在此基礎上,要求市州也要搞一次專門分析,為精準治理打下基礎。另一方面,摸排底數。動員各地組織鄉鎮和村社人員,對涉及“三棵菜一個果”的種植者、收購販運戶、初加工企業(冷庫)及園區等主體進行全面摸排,對主體數量及分布、產業規模、病蟲害及用藥習慣、上市時間、產品流向、承諾達標合格證開具等情況,形成詳細的生產經營主體檔案,目前已有1萬多家(戶)主體納入檔案管理。
二、推行一套精準策略,產管結合靶向用力。一方面,從監督管理上發力。在7月初省級七部門印發的全省三年行動方案的基礎上,由省市縣人員組成專班,對行動方案進一步細化,就“三棵菜一個果”制定了“兩套方案、四張清單”,即《豇豆、韭菜和芹菜精準治理方案》《柑橘精準治理方案》和豇豆、韭菜、芹菜、柑橘精準治理清單,明確治理區域、治理思路、治理目標、治理措施,制定路線圖、進度表,落實落細省市縣鄉村五級以及農藥經營門店、生產經營主體的治理內容,指導全省實施好“三棵菜一個果”精準治理。另一方面,從用藥技術上助力。印發《豇豆、韭菜(黃)、芹菜和柑橘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方案的通知》,明確病蟲害防控策略,系統推薦生態調控、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編制易檢出和易超標農藥信息參考。實施“百縣千鄉萬戶”科學安全用藥培訓行動,聚焦“三棵菜一個果”,在159個縣2274個鄉鎮開展培訓1820場,培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藥經營門店銷售人員等14萬人次。
三、建立一套網格體系,夯實主體監管責任。一方面,推網格管理,壓監管責任。印發《關于加強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的實施意見》,在四川網格化管理工作基礎上,對“三棵菜一個果”生產經營主體,進一步采取市級專人掛縣、縣級專人包片、鄉村專人蹲點方式,逐一“定格、定人、定責”,探索建立農藥安全使用指導員制度,實施“一對一”服務。另一方面,推承諾達標合格證,壓主體責任。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試行工作的通知》,在抓好試點品類的基礎上,突出“三棵菜一個果”,對市(州)實行考核制度,在超市等建設承諾達標合格證準入試點。2022年、2023年、2024年主體開具合格證的覆蓋率,擬逐步達到80%、90%至全覆蓋。
四、開展一輪集中宣傳,營造社會共治氛圍。一方面,組織專題宣傳。在全省開展“三年行動2021宣傳周”活動,以“科學用藥提質量 社會共治保安全”為主題,聚焦“三年行動”基本要求,開設“三棵菜一個果”宣傳專場,普及科學用藥知識,推廣綠色生產技術,提高農民群眾質量意識和生產水平。另一方面,舉辦專門培訓。通過遠程培訓、網絡直播等方式,舉辦全省農獸藥殘留限量標準專題解讀網絡宣貫培訓會,邀請專家從“三棵菜一個果”生產過程從嚴控制等角度,解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GB 31650-2019),省市縣鄉監管、檢測、執法人員和村級協管員、生產經營主體等3.4萬余人參訓。
五、啟動一輪拉網排查,治理重點突出問題。啟動“三棵菜一個果”全覆蓋大排查大巡查。一方面,查農藥經營。重點檢查是否嚴格實行限用農藥定點經營、實名購買、購銷臺賬、溯源管理,重點打擊非法生產銷售禁用農藥、無證生產經營農藥、超范圍經營限用農藥、不執行限用農藥實名制購買等行為。另一方面,查農藥使用。重點檢查農藥購買使用、生產記錄記載、安全間隔期落實、承諾達標合格證開具等情況,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監督抽查,重點打擊禁用農藥、限用農藥實際用途與標簽標注的使用范圍不一致、常規農藥不按登記使用范圍施用、不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等行為。大排查大巡查中,全省出動執法人員2.6萬人次,檢查生產經營主體2.1萬家次,發現質量安全問題81個,快速檢測“三棵菜一個果”樣品2.7萬批次,風險監測2080批次,監督抽查961批次,查辦案件64件。
日期:2021-12-01